视点提要
海军舰艇长,是舰艇之魂,是驻守共和国海上“流动国土”的第一兵,是海军舰艇部队的一线指挥员,是一个国家海军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登陆舰、猎潜艇、扫雷舰、布雷舰、导弹快艇……在这些功能各异的舰艇上,人民海军新一代舰艇长履行着同一个使命——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在充满惊涛骇浪的大海上,留下了他们执着的探索、精彩的航迹。
今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纪念日。在此,我们向您介绍4位年轻的舰长,请您领略人民海军新一代舰长的昂扬风采。
驱逐舰舰长刘波源——演练巧用“拖刀计”
| |
主人公座右铭:今日长缨在手,明日定缚蛟龙 |
季滨 王庆厚 本报特约记者 李德
2008年10月下旬,黄海某海域风急浪高,一场海上实兵对抗演练在激烈上演,“红蓝”双方严阵以待。
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石家庄”舰作战指挥室内,舰长刘波源全神贯注地盯着大屏幕,右手不停地触动着鼠标,左手指尖“啪啪”地敲击着键盘,指令瞬间传达到信息化作战平台上。
此次演练,该舰作为“蓝方”第二道封锁线,严防“红方”潜艇突破封锁线布雷。
“声纳搜索扇面左右舷90度到180度!”刘波源果断下令调转航向,把搜索重点放在舰艉方向。就在大家疑惑不解时,声纳兵报告:“发现目标!”
“稳定跟踪!”“准备对潜攻击!”刘波源一连串口令,战舰再次调转航向,锁定“红方”潜艇,并将“红方”潜艇方位信息通报编队。
随后,潜艇采用多种措施欲躲避跟踪,都被刘波源牢牢锁定……
演练总结会上,编队总指挥对刘波源精彩的佯动诱敌策略大加赞赏,就连潜艇指挥员也对他的这次“拖刀计”佩服有加。
用兵一时,练兵千日。2006年11月,刘波源担任信息化含量较高的“石家庄”舰舰长,他打破以往舰员“各自为战”的训练陈规,按“综合集成”的要求制定训练方案,摸索出了70多套新训法,创造性地完成了《某型舰单舰反导》课题研究。
战时打得赢,平时要严训。一次海上训练期间,刘波源组织主炮对海射击时,刚收到雷达兵“发现目标”的报告,便立即下令:“对海雷达受敌干扰故障,主炮指挥仪故障,主炮光电跟踪目标!”瞬间,主炮射击备用通道开启,各战位迅速反应,炮弹准确击中目标。防空反导训练中,他在拉响战斗警报不久就下令:“舰长指挥台故障,对空部门自主作战!”一张无形的防空网随即张开……
这天,黄海某海域波涛汹涌,舰机对抗模拟演练再次打响。与以往的编队防空不同,这次只有刘波源的一艘舰。演练现场,短短几秒钟时间,“敌”机多批次、多方位突然临空,刘波源迅速判明战场态势,果断下达攻击命令,先“敌”开火,“敌”空中力量被有效瓦解。
在一次演练中,该舰担负执行对空实射任务。雷达发现目标不久,他就下达了“舰空弹准备发射”的命令。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如此远距离射击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刘波源看准时机,果断下令,导弹一举命中靶机!
这一壮举,创造了海军舰艇拦截空中目标距离最远纪录。
潜艇艇长胡中明——试验试航不惧险
| |
主人公座右铭:把每一次出航当成第一次 |
本报特约通讯员 黄育平 叶文勇
这是一次新型潜艇的“自动舵变深试验”。突然,潜艇断电,舵被卡住,急速下沉。千钧一发之际,南海舰队某部潜艇艇长胡中明启动预案,果断处置,化险为夷。
新型潜艇在茫茫深海试验试航,风险丝毫不亚于新型战机试飞。几年前,胡中明走马上任某新型潜艇艇长,他心里明镜似的:“要形成战斗力,先要闯过试验试航关。”
那次,潜艇首次潜入水下。突然,一个涌浪过来,潜艇突然下沉。尽管预留了“正浮力”,潜艇一瞬间还是下沉了7米。胡中明分析,新型潜艇吨位大,操控难度大,试验要万无一失,艇员操作必须做到心细如丝、严慎细实。
某项重大试验开展前,需预先估算潜艇排水量。胡中明召集骨干演算,结果与设计所提供的数据有出入。“再算一遍!”结果显示依然不符。事关重大。胡中明立即向设计所反馈情况,建议调整试验预案,被专家采纳。
试验那天,大海像一锅沸水翻腾,海况非常恶劣。但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试验居然分外顺利。潜艇总设计师欣慰地说:“把新型潜艇交给这样的高素质艇员,我放心!”
然而,胡中明依然告诫大家:“要瞪大眼睛查找问题,把每一次出航都当成第一次。”
过去,潜艇发生破损后,水兵一般是通过敲击水密门与相邻舱室联络。根据敲击次数和频率的不同,发出各种信号。训练中,胡中明感到:这种方式在新型潜艇上肯定行不通。特别是在断电情况下,舱室嘈杂,隔舱很难听见。有没有更便捷、高效的办法?
穿行在舱室中,胡中明发现,水密门上有个有机玻璃做成的观察窗。他眼前一亮:何不把各种信号做成一个个“荧光字牌”?紧急情况时,把“字牌”放在观察窗上,相邻舱室便能看得一清二楚。
不久,一套“损管联络牌”放置在了全艇的各个舱室。从此,舱室间进行信号传递多了一道“保险”。
在胡中明看来,创新训练方法,也是提高新型潜艇安全系数的保障。以往,潜艇在水面航行时,舵信兵在舰桥操纵方向舵。一旦水面操纵失灵,便要马上下到舱室转换操纵方式,最快也要近10秒。10秒!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海战中太长了。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10秒“夺”回来?
经过深入调查论证,胡中明决定:让与舵信专业相邻的指控专业艇员接受舵信专业训练。这样,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指控兵便能及时“顶岗”处理。受此启发,胡中明又在全艇倡导开展了岗位交叉训练,艇员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护卫舰舰长樊明春——打造“海上动车组”
| |
主人公座右铭:众人划桨开大船 |
伍尚锐 本报特约记者 李义保
4月上旬,东海舰队某部“南通舰”在舰长樊明春的率领下,顺利完成某项任务,风尘仆仆地航行在返回母港的航线上。不料,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张开,一支由护卫舰、扫雷舰、猎潜艇组成的“蓝方”编队严阵以待,伺机对该舰发动袭击。
“警戒雷达受到干扰!”“侦察雷达侦察到火控雷达信号!”“电台信道被堵塞,无法与上级联系!”随着一个个突如其来的报告,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舰长樊明春。
“战斗警报!”樊明春一边冷静地下达命令,一边按下战斗警报按钮。“对海警戒雷达改变频率,加强对海搜索!”雷达操作手立即采取抗干扰措施,“雪花”密布的雷达显示屏上很快清晰地显示出最大探测距离内的海上态势。目标识别、情况判断……一套作战方案在樊明春脑海中产生。
“左满舵,两进五!”、“打击第一批目标,1号、2号导弹准备发射!”随着樊明春一连串的指挥口令,两枚导弹直扑担任“蓝方”编队指挥舰的某护卫舰。一招“擒贼先擒王”,打乱了“蓝方”部署,战舰成功突围。
“‘动车组’为什么跑得快?因为每节车厢都有自身的动力系统。这一仗之所以打得漂亮,关键就在于全舰每个战位都发挥了效能。”硝烟散尽,樊明春如是点评。
2005年,樊明春以东海舰队护卫舰组舰长全训考核第一名的身份,受命担任“南通舰”舰长。他立即结束休假,连夜乘坐火车返回部队。该怎样驾驭这艘信息高度集成的现代化战舰?他正思考着,列车广播中关于“动车组”动力系统的介绍触发了他的灵感:“对呀,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每个战位都发挥效能,全系统的战斗力会有多强大!”
于是,樊明春按照“海上动车组”的理念精心打造他的战舰,组织官兵对航海、指挥、导弹、水文气象等专业逐门钻研,开通舰艇信息局域网,利用网络模拟信息化战场环境,还开办了周末夜校,开设了电工基础、电子电路、计算机智能操作等多个培训班。在全面提升舰员素质基础上,樊明春在全舰开展了岗位革新活动。他们探索出“雷达检测法”,大大提高了导弹命中率;创新的“效率反潜法”,有效提升了反潜速度。
为让“海上动车组”跑得更快,樊明春以官兵的名字来命名革新成果:声纳战位士官王建军发明的声纳听音方法取名叫“王建军听音法”,主炮战位士官贺相宽发明的装弹操作法叫“贺相宽装弹操作法”,报务战位士官易晓明发明的电码输入法叫“晓明电码输入法”,其中6项成果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综合补给舰舰长席飞峻——亚丁湾上补给忙
| |
主人公座右铭:海上为家,岸上做客。 |
叶文勇 本报特约记者 朱光耀
阳春三月,亚丁湾海域涌浪翻滚。
“补给部署,补给部署,油料100吨,蔬菜200公斤,准备为我右舷舰艇进行补给。”随着“微山湖”舰舰长席飞峻一声令下,我护航舰艇编队开始了第36次干液货补给。
“我舰航向、航速已稳定,你舰立即从我右舷占领补给阵位。”只见数十米高的巨大门型架上,长长的输送油水软管像巨龙盘卷身躯,蓄势待发。
“架设输油软管!”随着“咔嚓”一声响,补给卡口顺利对接。不一会儿,“微山湖”舰操作手启动油泵和水泵,粗大的输油管和输水管缓缓膨胀,燃油和淡水源源不断地注入钢铁战舰的巨腹之中。
几乎与此同时,在干货补给站,另一道用于补给干货的钢索桥也在两舰之间凌空架起。装载着干货的吊筐顺着高架索,也稳稳落在被补给舰艇的干货补给平台上。
每次成功补给,都融入了席飞峻的心血。随着我人民海军建设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海上综合保障能力,是海军遂行作战任务、有效履行使命的重要保证。
2007年,驾驶“微山湖”舰出访欧洲四国,对席飞峻触动很大。“以前,我觉得到南沙就很远了,这次出访欧洲,到达波罗的海,我感到世界也不是很大。”为了提升远洋综合保障能力,席飞峻不放过任何机会,努力实现全天候补给保障。
一次补给训练中,天气突变,海面白浪滔滔,2万多吨的“微山湖”舰剧烈颠簸,海况明显超出了补给正常范围。席飞峻毅然决定:“按计划实施补给训练!”
“夜间横向补给”、“垂直立体补给”、“大风浪纵向补给”、“靠帮干液货补给”……那次,席飞峻先后指挥“微山湖”舰与各种类型的驱护舰配合,成功进行了海上航行补给训练。
去年底,该舰接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作为大型补给舰,“微山湖”舰要在短时间内为整个舰艇编队补给数万吨蔬菜、鲜品等物资和几十万件(套)备品备件。同时,还要为两艘驱逐舰、两架舰载机和突击分队官兵提供医疗、抢修保障。
压力前所未有。席飞峻连续几夜未合眼,思考如何在节省库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增大主副食携行量。他与舰上官兵制作了十几套装载方案,终于成功加装3套保鲜装置,使食品保鲜期大幅延长。
如今,执行护航任务已满4个月,第二批护航编队已到达亚丁湾,“微山湖”舰依然航行在亚丁湾海域,继续执行补给任务。这是该舰2004年服役以来,首次超过3个月以上的远洋综合补给保障。面对长时间的海上生活,席飞峻笑呵呵地说:“海上为家,岸上做客。”
载入史册的海军舰长
●蒯崇山:第一位巡航南沙的舰长
1987年,南海舰队某护卫舰舰长蒯崇山,率战斗舰艇首次巡航祖国南沙群岛。
●冯缵枢:第一位率单舰进入西半球的舰长
1989年北京时间4月8日7时45分,在北纬20°57’的太平洋洋面上,冯缵枢首次率领“郑和”舰越过180度子午线,单舰进入西半球。
●柏耀平:第一批飞行员舰长
1991年4月,柏耀平等10名中国海军第一批飞行员舰长从广州舰艇学院毕业,人民海军舰长方阵中增添了一批“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新锐。
●纪洪涛:第一位完成舰载机立体登陆的舰长
纪洪涛是人民海军上世纪90年代新型大型登陆舰的首任舰长,率先完成舰载机立体登陆演练。
●吴洪乐:“中华第一舰”首任舰长
有“中华第一舰”美誉的“哈尔滨”舰,是我军第二代导弹驱逐舰首舰。吴洪乐任舰长6年,率舰完成了1200多项试验试航任务,总航程相当于绕赤道4圈。
●李玉杰:第一位环球航行舰长
2002年,李玉杰率领“青岛”舰航行132天,穿越三大洋,跨越68个纬度,6次穿越赤道,完成中国海军第一次环球航行。
●范进发:第一位博士舰长
2006年,海军第一位博士舰长范进发,指挥我国最先进的新型导弹驱逐舰加入战斗序列。
●何献中:第一位“双料舰艇长”
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26潜艇艇长何献中,是海军第一位能够驾驭水面舰艇和潜艇两个兵种主战装备的“双料舰艇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