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亚丁湾4月23日电 题:请祖国放心——第二批护航编队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向祖国敬礼”活动侧记
新华社记者黄书波 人民日报记者苏银成 解放军报记者夏洪平
亚丁湾,晨曦微露。
“深圳”舰、“黄山”舰、“微山湖”舰舰艏面向东方,身着洁白军装的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官兵迎着海风,在前甲板、二层平台、信号平台上肃穆静立。
远处,一艘艘过往商船缓慢而安详地航行在平静的海面上……
当地时间4月23日5时10分(北京时间10时10分),当火红的太阳跃出海平面,刚刚完成第44批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拉开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向祖国敬礼”活动帷幕。
荣光 向着东方,3发红色信号弹腾空闪耀。
向着东方,3艘战舰长鸣汽笛一分钟。
向着东方,3名信号兵打出旗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的国歌,把“深圳”舰政委张涛的思绪带到遥远的家乡。
张涛的家在江苏泰兴,离人民海军的诞生地——白马庙只有10余公里。60年前的今天,人民海军在战火纷飞中成立。
儿时第一次到白马庙参观,张涛就立下了当一名海军的心愿。29年前,他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机电兵。29年后,他已经是有着“神州第一舰”“外交明星舰”美誉的“深圳”舰政委。
1999年2月服役的“深圳”舰,是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乃至南海舰队的旗舰,也是一艘有着光荣历史的战舰。舰载导弹18次对空中和海面目标射击,18次命中目标;先后5次出访遍及全球的15个国家,是人民海军建军以来出访次数、出访国家最多的大型水面舰艇。
“能带领"深圳"舰到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张涛说。
同样感到光荣和自豪的,还有第二批护航编队的总工程师黄快。
1981年黄快穿上水兵服时,人民海军的大多数舰艇都还只能在近海几十公里范围内巡航。“那时即便是我们最先进的军舰,要开到南沙也是力不从心。”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近10年,人民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随着各种新型海上主战装备纷纷列编,中国海军的远洋机动能力快速提升。
“第二批护航编队3艘战舰的续航能力都在一个月以上,这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黄快说。
黄快从广播里得知,再过几个小时,万里之外的青岛附近海域,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战舰将举行多国舰艇海上阅兵式。“这是中国海军逐渐强大的重要标志,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同和尊重。”
从浅海走向深蓝,正是一代代中国海军的梦想。
26岁的二级士官申新胜,就是怀着这样的梦想走上战舰的。编队起航前,怀孕的妻子来电:“预产期在5月4日,孩子取啥名?”
“就叫申(深)蓝吧。”
置身庄重的队列,听着雄壮的国歌,申新胜百感交集。
使命 “向祖国敬礼!”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护航官兵面向东方、面向国旗和海军军旗,庄严敬礼。
浪花翻滚,特战分队副队长张根元少校的思绪也和着浪花跃动。
半个小时前,张根元和他的战友们刚刚结束了随船护卫任务。46个小时里,他们从直升机索降到被护商船,顶着亚丁湾的烈日,沐浴着亚丁湾的夜风,护送商船从曼德海峡东口平安驶入亚丁湾东口。
张根元是一名优秀的特种兵。2001年11月,在某国举行的多国特种兵比武中,张根元使用MP5冲锋枪,30发立姿无依托速射成绩286环,打破了这项赛事保持了20多年的纪录。
17年前,张根元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自来水厂当技术员。但他放弃了别人眼里舒适的工作,毅然选择了军营。而后来顶替他的名额当技术员的同学,早已是自来水厂的厂长。
对当初的选择,张根元从不后悔:“只要国家需要,我就一辈子穿军装。”
“军人的使命就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陈一芬大校,这位海军抗震救灾部队指挥组组长,同时也是第二批护航编队指挥组组长的硬汉,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
开始护航任务以来,陈一芬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在他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批护航编队已经成功完成了3次护航,保护了29艘商船安全航经海盗袭击高发海域。
4月17日18时许,夜幕刚刚降临,首次独立护航的第二批护航编队周围出现6艘可疑船只拖带19艘小艇快速接近。“深圳”舰果断前出,采用鸣笛、发射信号弹和爆震弹等办法,使绵延5海里的9艘商船摆脱了尾随的可疑船只。
然而,对这次成功驱离疑似海盗船只的行动,编队指挥员么志楼少将只给了“80分”。
在海上航行了41年的将军告诉指挥组成员:“不要满足于小小的胜利,艰巨的挑战还在后面,我们得时刻做好准备。”
么志楼信心满怀,等到护航任务结束时,第二批护航编队交给祖国和人民的,一定会是一张“100分”的答卷。
责任 当雄壮的国歌奏响时,并不是每一位护航官兵都能站在甲板上,面向国旗和军旗敬礼。
夏春培,“深圳”舰航空部门四级士官,正在后甲板直升机平台上用抹布吸干夜航留下的积水。
两天前的傍晚,就在后甲板上,在编队举行的“闪光的航迹”演讲比赛中,他给战友们讲了《一枚铁钉的故事》:一个马掌上的铁钉掉了,损失了一匹战马,阵亡了一名将军,打败了一场战役,毁灭了一个国家。
“军舰就如同一部机器,每一个战位就是一个零部件。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部机器的运行。”夏春培说,报国不仅是一种激情和愿望,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和夏春培一样,机电兵李国辉也坚守在自己的战位上。32岁的李国辉已经是第三次航行在这片海域上,但他却没有看到过一次亚丁湾的晨光。
李国辉的战位在军舰的心脏——机炉舱,他的职责是主汽轮机的操作和维护。机炉舱位于军舰最底层,舱内平均温度50摄氏度,噪声高达100分贝,是全舰64个战位中最苦、最累的。
“下更后,战友们会给我描述敬礼活动的场景。”李国辉说,15年来,他已经习惯了“听风景”。
战位就是战场。在第二批护航编队,视责任重于泰山的还有3次推迟婚期的炊事班长徐海舟,还有母亲摔断腿却不能在病榻前尽孝的葛长喜,还有为照顾病人而累倒在手术台的女护士彭花花……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请祖国放心,我的战位是安全战位,我的战位是放心战位,我的战位是最佳战位。
“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嘹亮……”甲板上奏响《人民海军向前进》。
金黄色的阳光洒在湛蓝的海面上、洒在银灰的战舰上、洒在将军和士兵黝黑的脸上,那一张张刚毅的面庞,镌刻着责任、使命和荣光。
“感谢祖国和人民的关怀,坚决完成护航任务!”“祝海军战友节日愉快!”阵阵海风,将把3艘战舰悬挂的旗语带到祖国、带到家乡、带到人民海军的每一艘战舰和每一个海防前哨……
历史将永远铭记住这一天,人民海军60周岁的生日。
祖国和人民将永远牵挂,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而远航的儿女。
报道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