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俄罗斯海军“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MB-99综合辅助船”抵达青岛港。这是俄罗斯海军“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 |
|
墨西哥 “库奥特莫客”号风帆训练舰。到访时间:18日18:35 |
|
巴基斯坦“巴德尔”号驱逐舰(上图)和”纳斯尔”号补给舰。到访时间:18日22:00 |
|
巴西“加西亚德阿维拉”号两栖登陆舰。到访时间:19日10:10 |
|
美国 “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到访时间:19日下午 |
|
澳大利亚“成功”号补给舰(上图)和“皮瑞”号巡逻艇。到访时间:19日下午 |
|
加拿大“保护者”号补给舰(右)。到访时间:19日中午 |
|
泰国 “达信”号护卫舰(上图)、“邦巴功”号护卫舰。到访时间:19日下午 |
|
新西兰 “特玛纳”号护卫舰、“奋进”号补给舰(上图)。到访时间:20日上午 |
|
韩国“独岛号”运输登陆舰(上图)和“姜邯赞”号驱逐舰。到访时间:20日中午 |
海上阅兵观舰指南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29国代表团和21艘外军舰艇今起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多国海军活动——
探访多国军舰
一艘接一艘的外国海军舰艇陆续抵达青岛,这些造型各异、悬挂满旗的舰艇,使得青岛港俨然成了“国际舰艇海军博览会”。
新华社记者与为外舰办理入境手续的工作人员一起,获准第一批登上这些“流动的国土”,得以第一时间切身感受海上钢铁巨阵的“秘密”。
巴西两栖登陆舰感受青岛的“冷”与“热”
巨大的银灰色舰身像一座大山向青岛港码头压来,舰载直升机、雷达、火炮等武器装备列阵舰艇之上……
10时整,当巴西海军的“加西亚德阿维拉”两栖登陆舰稳稳地停靠在青岛港二号码头之时,几十名中外记者不时发出阵阵惊叫。
隆重的欢迎仪式在码头上举行。两名天真活泼的幼儿园小朋友,给舰长献上鲜花。舰上官兵们兴奋异常,在甲板上不停地向欢迎人群挥手致意。
记者登上舰,发现从头到尾,这条排水量达8000多吨的大舰打扫得干干净净。舰艇指挥官里查多·考南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海上航行了两个月。“水兵们已经迫不及待希望早点靠岸了。”他说,“何况还是在美丽的青岛”。
“真是太冷了!”舰艇武器官员亚历克斯·维斯帕上尉有点哆嗦着身子说。与处于热带的巴西相比,只有12℃的青岛是有点太冷了。“不过,中国人的欢迎让我们感受到了热情,我相信一定可以在青岛留下难忘的印象。”维斯帕说。
“葡月”号上女性撑起“半边天”
在应邀前来参加海上检阅活动的21艘外国舰艇中,法国海军“葡月”号导弹护卫舰是来访中国次数最多的。它曾先后7次访问中国,2002年还对青岛进行过友好访问。
欢迎仪式刚刚结束,热情英俊的舰艇指挥官比诺就带领记者登舰参观。记者这才注意到,刚才在船头抛系缆绳的水手居然是位女性。
在现代海军舰艇上,女性的比例比一般军兵种中要少许多。特别是随着现代舰艇装备技术的发展,即便有少量女性也大多从事技术和保障工作,像这样从事“体力劳动”的女兵实在是少而又少。
看到记者的疑惑,比诺骄傲地说,“葡月”号这次随舰来访的92名官兵中,有17人是女性。“她们不仅从事技术和保障的工作,还直接参加舰艇的作战、指挥、值班等任务。”
几位漂亮的女军人落落大方地和记者打招呼、合影留念。记者问其中一位女兵:“长期海上航行,有没有觉得不方便?”
她笑着回答:“在军舰上,只有任务的不同,没有性别的差别。”
四艘来访外国军舰中国造
1702吨的孟加拉国海军“奥斯曼”号导弹护卫舰,在偌大的青岛港内看上去不太显眼,但它可是资历最老的舰艇了。
舰艇还没靠岸,列队甲板上的孟加拉国海军水兵就情不自禁地高呼:“孟加拉、中国!中国、孟加拉!”
舰艇靠岸后,记者发现,这艘舰艇与中国海军已经退役的“江湖”级护卫舰从外形上非常相像。“奥斯曼”号舰艇指挥官维姆南告诉记者,这艘导弹护卫舰正是“中国制造”。
原来,“奥斯曼”的前身是中国海军“湘潭”号导弹护卫舰,曾经在中国海军中服役多年,曾经参加过1988年中越南沙3.14海战,退役后出口到孟加拉国,并重新命名为“奥斯曼”号。
登上舰艇后,记者发现,虽然舰艇有些地方已经锈蚀,但全舰上下打扫得分外整洁。特别是武器的布局、房间的设计等,处处透露出浓厚的“中国气息”。要不是门上标贴的是孟加拉国文字,真会把它当成中国的舰艇。
另外,巴基斯坦的“纳斯尔”号综合补给船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中国建造出口的。
泰国的“达信”号导弹护卫舰,是中国制造的F-25T型“纳莱颂恩”级导弹护卫舰、“邦巴功”号轻型导弹护卫舰,是中国制造的出口型江湖III型护卫舰。
本版文图综合新华社等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