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鲜花、大红的标语,一眼望不尽的人群……
1月22日,在汶川、北川、青川、广元等地,从集结地到登车点,虽然都只有短短几百米的距离,但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成都军区千辆军车官兵,却走了整整一个小时。
“解放军要走了!”十里八乡的群众扶老携幼,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上万名群众举着标语、横幅,捧着哈达、羌红,为官兵送行。
“感谢共产党,感谢胡主席,感谢亲人解放军!”一支支锣鼓队、秧歌队,高兴地唱着、跳着、喊着,为即将离开的子弟兵献上最真诚的谢意和祝福。
从去年12月22日到今年1月22日,遵照胡主席和中央军委指示,成都军区派出千台运输车、167台保障车、3491名官兵,执行建材抢运任务。官兵们顶风冒雪,在川渝黔陕四省市的92个县(市、区)1000多个装卸点上昼夜兼程,安全行驶1200多万公里,突击为灾区群众抢运红砖13.3万多吨、共计5300万块,其他建材4000多吨,迅速平抑了砖价(平均降幅37%)。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动情地说:“部队上去了,砖价下来了,感谢解放军!”
铁流滚滚,绘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壮美画卷。一车车红砖,像一团团簇动的火焰,把党的温暖送到了灾区群众心坎上。
牢记嘱托,打响灾区建材抢运大会战
“你们运来的砖太及时了,我们都停工好几天了,今天终于可以建房了,感谢亲人解放军啊!”去年12月22日,当川藏兵站部某汽车运输团率先把一车车红砖运到映秀镇时,一位羌族大爷向官兵献上哈达后,紧紧握住团长敖斌的手,连声道谢。敖团长说:“大爷,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们义不容辞。”
据四川省灾区农房重建建材有关部门介绍,随着2009年农历新春的临近,四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入高峰阶段,各种建筑材料尤其是红砖需求量巨大。大量建筑材料急需从川南、川东北以及外省运往灾区。由于路途较远,运输成本较高,一块红砖到户价格从地震前的0.2元左右,涨到0.6~0.8元,其中运输成本占砖价的70%以上。去年12月18日,四川省委、省政府请求支援的报告传到了中南海。
胡锦涛主席十分牵挂四川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进展,惦记着灾区群众能不能暖暖和和地过冬、能不能过好灾后第一个春节。胡主席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请军队派车辆帮助灾区群众运送建筑材料和各种物资,降低建筑材料价格。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就是战斗号令。去年12月19日,成都军区党委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迅速作出重要部署,抽调驻川渝部队运输车辆1000台,于春节前突击运输一个月,全力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抢运建材。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治委员张海阳在动员会上,要求任务部队官兵不辜负胡主席的嘱托与期望,科学谋划、克服困难、严守纪律,及时把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关怀送到灾区群众的心坎上,坚持把执行抢运任务的过程作为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稳定、支援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作为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过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以实际行动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与此同时,成都军区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副司令员李作成、副政委段录定任组长的支援地方抢运建材领导小组。
军区司令部在第一时间分方向派出先遣组,了解灾区政府和群众需求,同时,向任务部队下达预先号令,并根据灾区群众需求和任务部队实际,划分了4个责任区。
军区政治部及时下发《做好抢运任务政治工作指示》,印发宣传教育提纲,用以激励官兵斗志。
军区联勤部特事特办,及时给执行抢运任务的一线官兵发放了被褥、电热毯、手套及护肤品和药品。
军区装备部抽调4个装备保障支援队,奔赴4个责任区遂行装备维修保障任务。
四川省军区、重庆警备区所属有关军分区、人武部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配合地方有关部门为任务部队做好交通、应急维修、装卸红砖的协调工作。
在中央军委、总部的领导下,去年12月22日,一场为期1个月的建材抢运大会战,在千余辆军车向灾区的突进中拉开了帷幕。成都军区30多名将校军官纷纷走上抢运一线。司令员李世明、政治委员张海阳冒着严寒,分赴地震灾区检查指导工作,看望慰问官兵,并和官兵一起装载红砖。成都军区联勤部部长董德元、政治委员郭正新多次深入灾区检查调研,看望执勤官兵,指挥抢运行动。军区军交运输部部长丁忠汉在搞好运力统筹的同时,6次深入灾区了解情况。针对运距远、路况差、气候和自然环境恶劣等实际,川藏兵站部部长石松青、政治委员尹治文深入一线,具体指导。各汽车团领导坚持靠前指挥,和官兵一起风餐露宿、连续奋战。
科学谋划,保证抢运工作有序高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时值隆冬,灾区风雪雨霭交加,次生灾害频发,路况十分复杂,给执行抢运任务的部队带来严峻挑战。
去年12月24日,在北京参加重要会议的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治委员张海阳,向胡主席报告了部队执行帮助灾区群众抢运建材任务的情况。胡主席指出:军队协助地方抢运灾后重建建材,是为灾区群众谋实惠,也可以进一步增进军政军民之间“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执行抢运任务的部队一定要科学组织,防止次生灾害,确保自身安全。
“既要按时完成任务,也要确保人车安全!”成都军区领导立即向任务部队作了传达,要求认真学习领会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各责任区和任务部队党委坚决贯彻胡主席重要指示,把安全运输的要求贯穿抢运工作全过程。
去年12月26日,某汽车团的运输车抢运建材要翻越泥巴山。这里漫天飞雪,险象环生。据官兵介绍,泥巴山的山道坡陡弯急,“Z”形急弯有20多处;雾大冰坚,冬季结冰路面达30余公里。车队出发前,第四责任区指挥长杜宜凯和团领导一起,对行车方案再次进行认真论证,对途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再次进行分析、预测。他们还组织技术骨干为车勤人员谈经验、传方法,并为每台车配齐铁锹、十字镐,准备了防滑沙,挂上了2副防滑链。
下午,运输车队沿着冰雪覆盖的山路,在茫茫雪野中前行。“进入爬坡弯道,注意减速缓行!”“进入结冰路段,注意掌握方向盘!”……在车队行进途中,带队的团政委马伏枥、副团长谢刚一路用对讲机向车勤人员进行安全行车提醒。遇到特别险要的路段,他们就顶风冒雪伫立路边,现场指挥车辆一台一台通过。车队在崎岖的山道上,遭遇10余处险情,30多公里的结冰山路竟然行驶了8个多小时,终于把40多万块红砖等建材物资安全运抵汉源灾区。
12月28日晚,正在考察四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驻成都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要求:“要继续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大力支援灾区恢复重建”。
12月29日上午,胡锦涛主席在映秀亲切看望了正在执行抢运建材任务的某汽车运输分队官兵,称赞官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勉励官兵克服困难,把这次抢运任务完成好。同时,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
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和深情关怀,感动和激励着官兵,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支援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热情更加高涨……
在第一责任区,川藏兵站部的几位领导几乎天天吃住在车上。副部长王玉庆告诉记者,此次抢运,他带的团队纵横四川,一个来回就是1500多公里,各种路况交错,加上雨雾冰霜,稍有松懈,就可能造成事故。此时,最需要领导靠前指挥,保证安全。
某汽车团指挥所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一张灾区灾后重建抢运建材绵阳片区任务部署图。记者看到,百车千人撒在数十个点上,每台车、每个人在哪个位置、当天在干什么……保障态势、人车行动轨迹等均清晰可见,各保障要素自动显示在电子地图上。“这次行动,是对团队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次检验。”该团团长黎建国告诉记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神通一号、车载大功率电台……这些信息化设备,都是车队指挥调度、安全行车的可靠保证。”
“领导一线指挥,科学统筹运力,严密组织抢运,坚持建制出动、集中用兵,突出重点、急需先运,就近就便、对口运输的原则,是我们打好这场攻坚战的重要经验。”4个责任区的领导深有感触地说,部队出征后,要保证抢运工作有序高效,我们根据掌握的情况,正确处理好运力与运量、昼间与夜间、速度与安全、车况与路况的关系,采取滚动运输、梯次衔接、小群多路、满载快跑、夜装昼行等方法,进行具体指导。
克服困难,让更多群众住进温暖新家
一支运输汽车分队为赶在第二天一早按时启程,官兵们来不及吃饭休息,帮助工人装载建材。虽然地上有厚厚的冰霜,官兵却干得汗流浃背。晚饭过后,已是深夜。官兵们打开行囊,取出被褥,在车厢狭小的空间内开始布置“卧室”。寒风拼命往车厢里灌,刚才身上的热汗仿佛要凝成冰。为了取暖,官兵们只能几个人抱成一团,穿着衣裤入睡。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多拉快跑!”
多拉快跑!这4个字,承载着乡亲们的美好希冀,展现了官兵情系灾区、心系人民的赤诚之心!
去年,成都军区部队先后完成了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支援北京奥运会等多项重大任务,尽管不少官兵马不停蹄战斗,十分辛苦,但执行抢运建材任务的命令一下达,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某团车油股工程师纪军,待转业休假在家照顾患脑血栓的母亲。当听说部队要执行支援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时,他带着请战书回到部队。“能穿着军装再为人民做点事,是我莫大的荣幸。”纪军说,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永远是自己的职责所系。
据统计,在这次抢运建材任务中,有36名官兵推迟婚期,700余名官兵放弃或中止休假,22名已确定转业的士官积极要求归队参加抢运任务。
1月10日,天刚蒙蒙亮,某团四连连长张东就一口气喝了两瓶矿泉水。令人费解的是,车队其他官兵,也咕咚咕咚地喝起水来。张东告诉记者:“多喝水,憋着尿开车,就不会瞌睡了。”
记者不知道用这种办法提神有多好的效果,望着眼前的张东,却不由敬佩起来。1月9日5时30分,在安县刚卸完红砖的四连官兵,又接到前往达州装载12万块红砖的命令。张东立即组织动员,带车上路。10日凌晨3时20分,一辆辆满载红砖的军车未进行片刻休整,便立即向灾区疾驰,为的是让更多群众尽快住进温暖新家!
1月10日上午,大雨下个不停,某汽车团政委杨彬带领10台车将红砖安全送达青川县后,沿着蜿蜒的山路冒雨返程。车队出发不到2公里,前方百米处突然传来一阵巨响,山石倾泻而下,公路瞬间被堵死。杨彬带领官兵趟着泥泞冲向塌方区。他们有的用十字镐挖,有的用手刨,几个人合力抬石头。不少人手脚划破了皮,磨出了血,雨水、血水、汗水交织在一起,但他们全然不顾。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一条可容车辆通过的便道终于打通了。
1月2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给成都军区送来感谢信的同时,也向党中央、中央军委报告:成都军区出动千辆军车为灾区抢运建材一个月,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人民子弟兵情系灾区、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官兵攻险克难、不畏艰苦、敢于胜利的风范,不仅使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也极大地振奋了灾区人民战胜重重困难的信心。
1月23日,胡主席欣闻成都军区圆满完成为四川地震灾区抢运红砖任务,又作出重要批示,对执行任务的全体官兵给予高度褒奖和勉励……
记者在汶川、青川、北川、广元等地的一些乡镇看到,一排排山景房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红白相间的外墙与郁郁葱葱的树丛相互映衬,受灾群众正在乔迁新居。此情此景,令广元市剑阁县城北镇柳垭村村长陈玉金陡生感慨:“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好的军队,哪里有这么好的子弟兵,他们永远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
整整一个月,顶风沐雨、风餐露宿的官兵们连续奋战在四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一线,再一次成为公众赞颂最多的对象。军人,愈加成为和平年代人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