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军事-搜狐网站
军事频道 > 搜狐军情站 > 军事专题: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 > 央视军事纪实内容

向祖国致敬:解放军四川抗震救灾纪实(第二集)

  片头:

  一声大吼:“立正——向祖国——敬礼!”

  配以军礼的声响,气势整齐威武。

  国歌响起。

  陆海空各部队营区、舰艇、机场、海岛、边防哨所等地,五星红旗在阳光下徐徐升起,军人庄严地向国旗敬礼。

  国歌声中,快速闪现三次重大事件中的军礼镜头:

  ——冰雪灾地区不同场合出现的军礼。

  ——汶川地震灾区不同场合出现的军礼。

  ——奥运安保部队训练场、表演训练场和领奖台上出现的军礼。

  主持人:

  对于人民子弟兵,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在保卫祖国边海防和领空安全的同时,子弟兵还三次紧急出征,奔赴“冰雪救灾”、“抗震救灾”和“奥运安保”前线,打了三场规模或性质空前的特殊战争。

  在这三场特殊战争中,子弟兵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显示了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强大能力;子弟兵也用热血和生命,充分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在2008这个中国的奥运年,大自然仿佛成心捉弄饱经磨难的中华儿女。春季的冰雪灾难刚刚结束,它又在汶川地区引发了一场8级特大地震。

   巨大灾难,使2008的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巨大灾难,也再一次考验刚刚离开冰雪战场的人民子弟兵。

  党指挥枪,是我军的灵魂。统帅部是号令全军的神经中枢。

  地震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求: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迅速!立即!尽快!全力!

  号令三军的4个“关键词”,清晰果断地表达了统帅部的坚定决心。

  随着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13万官兵衔命出击,东西南北中,兵锋直指震区。

  子弟兵打响了2008年的第二场特殊战争。

  在这场特殊战争中,我军快速高效的组织指挥能力令人瞩目。

  近年来,我军建成了新型的一体化指挥平台,各级指挥机构逐步具备了行动精确定位、动态实时感知的信息化战争指挥能力。

  与此同时,我军人才建设工程稳步推进,一大批高素质指挥员和参谋人才崛起在信息化前沿,娴熟运用信息化手段,从容指挥调度部队。

  抗震救灾成了一个特殊的考场,全军各级指挥机关在转变指挥观念、改进指挥方式、更新指挥手段、提高指挥素养等方面,受到了一次严格的实战检验——

  震后10分钟,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

  震后13分钟,全军启动应急指挥机制,成立联合指挥部。建立了四级指挥体制,对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实施统一指挥。各部队迅速制定计划方案,快速有序出动。一线部队则根据掌握的灾区情况,果断处置。

  震后2小时07分钟,两架直升机冒雨起飞,察看灾情。

  震后5小时30分钟,我军第一支专业地震救援队飞赴灾区。

  军队的行动几乎与灾难同步,反应极为迅速。

   主持人:

  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我军远程快速机动投送兵力的能力受到了严峻的检验。

  近年来,我军积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需要,高度重视了战略投送能力建设。2006年,我军就明确提出,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使一系列军事课题的训练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

  训练中,多样式的投送手段不断完善,相关保障措施日趋配套,专门课题训练力度也不断加大,部队远程机动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精兵来自苦练。震灾之前,济南军区某部的千里跃进内蒙古草原演兵场、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的多机场整机制昼夜间远程空投等,都取得良好的训练成果,为抗震救灾中的远程机动作了有效的铺垫。

  向灾区开进,人们看到了一次世所罕见的远程兵力集结。

  号令声中,两小时之内,空军某运输航空兵师59个运输机组已经作好准备,进入临战状态;一天之内,他们创造了我军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运送人员最多的记录。

  号令声中,济南军区“铁军”上万官兵通过铁路和空中立体机动;空降兵部队数千官兵全部写好遗书,从中原腹地呼啸出征;海军陆战队某旅从南海之滨长途摩托化行军,43小时纵贯半个中国。

  号令声中,成都军区某部和驻川武警部队昼夜兼程直插震中;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队千里驰援;陆军航空兵部队从全国各地紧急转场,飞赴灾区……

  号令声中,陆军机械化部队、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工兵部队、二炮部队、舟桥部队、通讯兵、医疗队、武警部队……各路大军急速向地震发生区域快速机动。

  4天之内,震区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路大军云集,达到13万之众。

  与此同时,军队装备应急保障机制紧急启动。

  按照实战要求,最大限度地为13万官兵提供精干顶用的装备器材,一批批新技术装备在救灾前线立下功勋。

  全军一支支联勤力量也跨区域、跨军种、跨机制行动,有力地支撑了一线救援官兵的持续作战。

  国外军事观察家密切关注中国军队的这次救灾行动。他们最后这样评价:在极短时间内,多军兵种、多种方式远距离同步开进,是一个国家武装力量投送的最高表现形式,中国军队在这次救灾行动中就展现了这种能力。

  我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提升,也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充分证明。

  三军联合协同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需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联合作战、联合行动是军事力量运作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我军已经牢固确立联合应对现代战争的观念,初步把作战平台、作战要素、作战力量融为一体。在联合指挥系统协调下,组织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一体化联合训练。信息化指挥平台横跨三军,初步实现了军兵种间的信息兼容、系统联通、数据共享。部队的各种行动信息,可以闪电般上通下达。这些训练和建设成果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次抗震救灾,我军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联合救援行动。

  面对记者,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的嘴里频频出现“三军联合指挥”、“陆空联合搜救”、“多军兵种联合救灾”这样的词汇。

  救灾现场,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加上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共和国武装力量的6大支柱都在这里汇集,联合行动。

  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侦察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看到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空降兵和运输航空兵。

  在一个个堰塞湖、在一个座座废墟旁,在一条条被毁的道路上,经常同时出现不同颜色的迷彩服和军装联合行动的画面。

  狭窄的地域展开庞大的兵力,如果各自为战,将会是一盘散沙。

  三军联合的指挥平台将他们捏成了拳头,在灾区救援的联合行动中展示出了无敌的力量。

  主持人:

  在这场特殊战争中,人民子弟兵还展现出了另一种令世人赞叹的独特风采。

  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是子弟兵的光荣传统。在灾区重建阶段,子弟兵接到新的命令,立即由战斗队全面转为了工作队,吹响了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冲锋号。

  号声中,他们又像战争年代的老前辈一样,配合当地政府,“走村入户”开展工作。他们走到哪里,首先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要指示和决策部署带到哪里,成为了一支灾后重建的“工作队”和生力军。

  一支支穿迷彩的“工作队”出现在城市,出现在乡镇,出现在山村,出现在灾区每一个农户的家里,也出现在成熟的稻田和厂矿的车间。

  子弟兵走进村庄,立刻成了穿迷彩服的“村干部”。进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与党员干部取得联系,让村党支部、村委会尽快运转起来,鼓励受灾群众生产自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重建家园的勇气和信心。

  子弟兵走进田间地头,马上成了一支不为自己生产的“生产队”,成为一个个穿迷彩服的“特殊农民”。地里成熟的庄稼来不及收割,他们自己掏钱租来收割机,帮助村民抢收抢种,还分户打包,运到他们家中。

  他们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派来了装备技术人员,帮助一些企业抢修损毁的设备、设施,协调尽快恢复生产所需的技术和资金。

  作为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他们当然不需要再像前辈那样垦荒种田,但是,在人民群众有这种需要的非常时期,他们以人民利益为重,照样出色地行使了“生产队”的职能。

  灾区重建中,子弟兵帮助灾区群众搭建起一个个遮蔽风雨的临时住所,支撑起一座座花色不同的帐篷。灾区群众帐篷不够,他们腾出了自己的帐篷,有的睡到了车上,有的干脆雨衣一裹在山野露营。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震后第8天,铁军某红军师装甲团搭建的迷彩帐篷里,传出了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

  现场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灾区最早出现的帐篷学校。

  随后,子弟兵援建的学校在灾区大地上如春花般遍地开放。国歌声中,孩子们的右手也一次次举向天空,仿佛在眺望充满希望的未来。

  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子弟兵的战地炊事车和沐浴车格外温暖人心。上百个服务点不仅给灾区群众送来了飘香的饭菜,也冲掉了蒙在灾区群众心头的灰尘。

  那些病痛的日子里,子弟兵4000多名医务人员不分昼夜在野战医院里救死扶伤,近200个医疗队伍在城镇山村中穿梭巡诊。一座座子弟兵援建的灾区卫生院、灾区医院不断建成,迅速投入使用。

  灾区重建中,子弟兵强大的军事组织能力也显示了巨大威力。为了加快重建步伐,子弟兵及时整合力量,打乱原有部队建制,在自己的责任区引入了“群”的概念,进一步提高了战斗力。

  “城市废墟清理群”,使每一座废墟的清理都有了分工更加明确的拳头力量。

  “道路抢修群”,使每一条被地震破坏路段的抢修都有了更加有效的力量组合。

  “陆空运输群”,使各种运输力量的使用都能得到更加统一灵活的调整使用。

  “医疗救护群”,使灾区群众的看病治病能够得到更高水平整合的治疗服务。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是一条可怕的咒语。子弟兵建立了“防疫监控群”和“防疫消毒群”,形成更加强大的防护屏障。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有力地粉碎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条千古不变的“咒语”!

  子弟兵作为“工作队”和“生产队”的这种特殊风貌,世界上绝无仅有。有外电评论感叹: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具备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复合力量”,“不可复制。”

   主持人:

  在抗震救灾这场特殊战争中,子弟兵强大的攻坚能力,更是感动了国人,也感动了世界。

  有人说,当一股巨大的能量从汶川地层板块中突然爆发的时候,它给灾区人民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滔天浩劫。但是,当一股巨大的能量从子弟兵的身上突然迸发的时候,它却给灾区人民带来了贴心的温暖和感动。

  近年来我军牢记使命,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锤炼部队,官兵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战术素质不断增强。子弟兵在抗震救灾关键时刻表现出的这种强大战斗力,正是我军训练成果的代表性反映。

  在地震灾区,人们发现,子弟兵仿佛吸收了某种天地间的伟力,每一个人都迸发出一种无坚不摧的强大精神力量。

  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力量——

  震中汶川信息中断的关键时刻,在余震的滚石中,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率领的先遣队向映秀镇强行军。目前已提升为武警某师师长的原某师参谋长王毅率领的官兵也在向汶川突进。

  自古都说蜀道难,一场大地震使蜀道变得难上加难。时间就是生命。即使难于上青天,子弟兵也要强行冲锋,闯过蜀道,让生命垂危的灾区群众得到救援。

  他们舍生忘死迅速抵达震中,及时给中南海报告了灾情。

  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力量——

  海军陆战队的勇士在冲锋。山崩地裂,无路可走。两栖侦察大队的攀岩能手,在绝壁上抠着石缝飞身而上,救出被困在山顶的群众。

  陆航的勇士在冲锋。群众被困生命孤岛,物资紧缺,飞行健儿一次次往返穿梭在被称为“死亡航线”的岷江大峡谷,运送物资,救助伤员。

  山路中断,大雨倾盆,每一条艰险的山道上,子弟兵心急如焚急行军。

  余震不断,滚石不断,每一个危险的地带,子弟兵舍生忘死顽强冲锋。

   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前进”,成为灾区战场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命令。

  这个命令,每个子弟兵都理解得非常清楚。所谓“一切”,就是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就是要“随时准备献身”!

  这个命令就是最后的冲锋号声。一旦吹响,前面就是枪林弹雨火海刀山,子弟兵也会舍生忘死,奋勇前进。

  因此,子弟兵总是出现在灾区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总是出现在营救生命最危险的地方。

  这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子弟兵创造奇迹的一跳——

  在茂县上空,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只有4999米这个中国伞兵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为了尽快救助灾区群众,震后被评为“全国抗震模范”的空军某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和他的战友留下遗书,大吼一声“跳”,便义无反顾地纵身茫茫云海之中。

  这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听到了子弟兵这种冒死的请求——

  “让我再去救一个吧!”

  长途奔袭后,官兵们的体力消耗已达极限,但他们立即冲进废墟救人。余震频频发生,面对撤退命令,今天已经提升为干部、成为一名军校学员的原武警某部战士荆利杰跪下哭求:“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这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挺直钢铁脊梁的回答——

  济南军区某“红军师”的273名官兵,在选择准备进入危房的人选时,师政委刘法峰大声问:

  “是独生子女的,请举手。”

  没有一个人举手。尽管273名官兵大多是独生子女。

  “是共产党员的,请举手。”

  他们全都举起了右手。尽管当时他们中间还有许多人没有入党!

  这种强大的力量,还让我们看到了罕见的战胜死亡的忍耐——

  今天已经提升为干部、成为陆军学院学员的严情勇,抗震救灾时是成都军区某部一名18岁的上等兵。在腹部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他连续3天3夜背送伤员,直到痛得在山路上晕死过去。紧急会诊的结果让医生们大吃一惊:大网膜穿孔,小肠流进阴囊,阴囊充血水肿,囊内积液超过200毫升。医生含着眼泪惊叹:“我从医30多年,从来没有见过病成这样还能坚持长时间、高强度负重运动的人!真不知道这孩子怎么就可以忍受3天3夜……”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不幸的是,在这种强大力量的感召下,我们也看到了一次令人痛心的最后的飞行——

  他们是一个英雄的机组。

  他们分别是:机长邱光华。副驾驶李月。机械师王怀远。机械师陈林。士官张鹏。

  灾区气候复杂多变、通信联络不畅,他们冒着生命危险,63次在汶川、北川、茂县等重灾区的“死亡航线”上执行飞行任务。最后一次执行任务,他们在低云大雾中突遇强气流,飞机撞山失事,机组成员全部壮烈牺牲,以身殉职。

  互联网上,无数网友和博客的留言,表达了对烈士的崇高敬意:“战争年代,我们看到了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军人气概;和平年代,我们看到了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奉献精神。这就是我们的军队,这就是子弟兵用热血谱写的生命之歌!壮哉,子弟兵!”

   子弟兵不会辜负人民的期望,今天,他们的战友仍然在这种强大力量的感召下,在祖国的天空翱翔,雄飞的鹰群仍然在危机四伏的航线上奋勇拼搏。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力量,我们还看到了小李月在残奥赛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

  小李月是北川县曲山小学四年级一名喜爱跳芭蕾的孩子。她获救时,已经在废墟下埋了整整66个小时,奄奄一息。

  曲山小学教学楼有上下三层,地震后,楼层彻底垮塌,只留下两层的断壁残垣。小李月的左腿被一堵墙压住,救援人员一连四天都没法救出,而墙体又随时会有塌方的危险。更令人焦急的是,小李月的身后,还有6名等待救援的同学。如果不能尽快解救出小李月,她身后的6名孩子也无法实施救援。

  救援专家得出一个可怕而又最合理的结论:只有现场截肢,才能保命!

  手术在废墟中开始。

  突然来了余震!

  军医何勍和他的手术队伍没有撤退,他们只是在原地停了下来;余震过后,他们冒着随时被埋进废墟的巨大风险继续手术。

  仅仅十分钟,手术成功。小李月得救了。

  在军队和整个民族的托举下,小李月的人生梦想,在这个世界最大的表演舞台上变成了美丽的现实。

  子弟兵身上焕发出的这种精神力量,在灾区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让灾区救援的13万子弟兵全都成为了人们心中可敬可爱的迷彩英雄。

  这种力量的来源并非秘密。它早就根植在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里,也潜移默化地融化在每一个子弟兵的血液中。

  它,就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它就是子弟兵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主持人:

  抗震救灾,是子弟兵继冰雪灾害之后完成的又一场特殊战争。在这场特殊的考核中,子弟兵再一次展现出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强大战斗力,用热血和生命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无愧的答卷。

  灾难过去,子弟兵再次用军礼告别父老乡亲,回到了军营。

  奥运盛典即将到来,他们必须继续励兵秣马,肩负起北京奥运安全保卫的重大使命。

  

(责任编辑:关福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