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武汉”号导弹驱逐舰整装待发。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2008年12月26日,一个注定要写入中国海军发展史的日子。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鸣笛启航,驶往上万公里之外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中国海军的建设发展,经过60年量的累积,终于实现了质的飞跃,与604年前郑和船队下西洋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哥伦布的航海和达伽马的环球航行,开辟了海上远洋航线,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促使了近代远洋海军的诞生。维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是海军诞生以来最基本的使命任务。围绕海上交通线的争夺和护卫,都是历代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辉煌亮点。20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各国军舰云集红海、波斯湾为船队护航,更是开辟了冷战期间各国海军维护国际海上交通秩序的范例。中国海军出征索马里实施护航,是我海军履行海军基本使命任务的行为。当前,我国的海外利益遍及世界各地,海上航线遍及世界各海域,外贸进出口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能源资源战略通道的安全已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国家利益的全球化、远洋化拓展,需要海军保驾护航。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新的历史使命,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索马里海盗肆虐不仅给中国也给全球海上航行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中国军舰远赴索马里,把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从陆上延伸到海上,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表达了中国的诚意,在尊重国际法的前提下积极作为,是我们爱好和平的传统和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双重呈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当前,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给我国的海上安全与发展利益带来严峻挑战。海盗、海上恐怖主义、海上走私贩毒等,都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是一种国际犯罪,是发生在海洋空间的典型的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应对这种威胁,是海军非战争行动的主要任务。郑和下西洋,开辟了古代中国海军非战争运用的先河,郑和船队在东南亚打击海盗,是前人在海外维权执法的典范。19世纪中叶,中国“宝顺轮”在打击海盗中催生了中国近代海军。今天的中国海军远赴非洲索马里执行护航和反海盗使命,正是贯彻落实军队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的具体行动。海军作为一个代表国家形象的国际性军种,融入世界军事大舞台,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海军通过在远洋国际空间的护航和反海盗行动,加强和其它各国海军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使得国际社会以一种正常的心态接纳中国海军,有利于打破“中国威胁论”的流言蜚语,突显中国的发展崛起给世界带来和平发展的政治理念。
海权论的创始人马汉在100多年前就说过:“海权跟着商业的航线走。”中国海军编队沿着我国不断向外延伸的利益轨迹,循着当年郑和船队走过的航线,在远征索马里执行护航和反海盗的国际使命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经过20多个小时的航行,我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编队昨日中午航经中国南沙群岛海域。编队指挥员杜景臣、副指挥员殷敦平联名向常年驻守在南沙的守礁官兵发出慰问电,代表编队官兵向他们致以亲切的慰问。
慰问电说,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南沙官兵面对恶劣环境,始终牢记使命,忠于职守,圆满完成了以守礁为中心的各项任务。舰艇编队全体官兵将以你们为榜样,以高昂的士气、过硬的素质、顽强的意志和敢于牺牲的精神,圆满完成护航任务。
新华网消息(记者白瑞雪):被称为"天涯海角"的三亚或许是中国古人眼里最远的地方,但对于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来说,却只是一段远征的起点。
12月25日21时许,我们就宿的海军招待所对面的餐厅里传来一阵"送战友、踏征程"的歌声。几个大男人用极不标准的声调,把一首《驼铃》唱得百转千回,格外动人。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