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当道,勇者前行。总后基建营房部64名工程技术专家奉命赶赴救灾一线,截至7月1日已在灾区连续奋战了45天。指导部队科学施救、排查防治地质次生灾害、鉴定评估垮塌受损建筑、保障救灾军民用水供电宿营……专家们一次次与死神擦肩,一次次在关键时刻排险,“营房神医”的美誉实至名归。
千次进出危房百回死里逃生
为灾区受损房屋及早作出安全鉴定,确定区分可以继续使用、需要加固维修,还是必须作报废处理,成了部队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当务之急,而这项工作无疑是余震频发期间最危险的工作之一。
5月25日下午,吴振波、尉广辉等结构工程专家正在鉴定都江堰一栋7层宿舍楼。他们带着裂缝测宽仪、混凝土回弹仪刚检测到4层,6.4级余震突然袭来,楼房顷刻摇晃,墙体咔咔作响,尘灰弥漫刺鼻。撤退惊心动魄,专家的胳膊被脱落的砖头、瓦块砸伤,大家刚跑到一层,宿舍楼后面一栋库房“轰”的一声就倒塌了,吓得旁边几个孩子哇哇大哭。余震刚过,专家们不顾村民劝阻,又立刻进楼检测。
像这样的“历险记”时有发生,专家们临危不惊。6月27日,某县水泥厂组织拆除危楼时,3名工人不慎被倒塌楼房困住。危急时刻,4名工程专家及时赶到。他们分析了楼房框架结构和倒塌特点,迅速钻进“龇牙咧嘴”的废墟里指导施救,两个小时后救出了3名工人。
救灾之道,指挥为要。总参驻绵阳某部办公楼,从外面看墙壁已倾斜,撒落在楼前没人敢拣的资料满地皆是,有人反映里面两根柱子已断裂。为将该楼内部受损情况搞清楚,徐砚秋、刘中平两位带队领导经过现场“会诊”,制定出科学检测方法和最佳逃生路线,毫不犹豫地勇闯“虎穴”,指导部队将珍贵资料转移出来。
铆在救灾一线,专家们冒着余震千余次进出危房,百余回死里逃生,仅一个月就将成都战区所有受损营房和当地银行、医院等重要场所鉴定完毕,不管是两鬓斑白的老高工,还是初为人父的顶梁柱,没人叫苦言怕。
挺立危险前沿阻止次生灾害
5月16日上午11点,专家们接到绵竹县某国有大型企业的求援电话,喻忠桥等5名专家火速赶到工厂。倾斜的厂房和山坡之间,一群人正在挖掘被埋的人员,而厂房的残垣断壁随时可能倒塌,山体随时可能滑坡。“赶快停下来,撤到安全地带!”专家们一边大声制止,一边查看厂房结构受损情况。他们钻进3米多深、随时会塌方的沟渠,在沟内指导起重机吊装楼板、横梁,支撑加固厂房边墙,调整部队救援方案。事后,有位负责救援的领导感激地说:“好险啊,要不是你们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
6月16日午夜,江油市下起瓢泼大雨,某集团军炮兵旅接到报告:一水库出现险情!4名地质专家在黑夜中踏着崎岖山路飞奔而去。该水库悬在半山腰,坝体已裂开3道缝,最大一条长180米、宽30厘米,还出现多处管涌,一旦决堤,下游群众根本来不及避险转移。专家们打着手电筒,用眼看、用手摸、用耳听、用仪器测,果断提出灰土密实、内堵管涌等应急措施,指导部队连夜抢险。经过一昼夜奋战,裂缝被夯实、管涌被封堵,一场可怕的次生灾害危险被解除。大坝保住了,下游村庄和上千群众转危为安!
抗震救灾,工程技术专家的作用不可替代。有的部队抢通道路缺乏土工作业经验进展缓慢,经过专家指导施工进度明显加快;有的停课学校和幼儿园,经过鉴定房屋没有隐患第二天就复课了。6月28日,几名专家在汶川映秀镇指导部队爆破,当挖掘机把部分炸药送进楼里最佳爆破点时,有人突然大喊“上面有个箱子快掉下来了,里面装的是鞭炮,可能还有摔炮!”一时间大家慌了神。围观群众和拉炸药的车撤离后,王冠军带两名年轻专家戴着钢盔冲进危楼,发现那箱摔炮正好被卡在3层折断的楼板中间,而下面就是刚刚放进去的炸药。经过紧急商议,3人决定爬上去搬走箱子。没有援手和工具,他们互为梯子,接力爬上3楼,一刻钟后将那箱摔炮安全抬出,闻讯返回来的官兵和群众,向衣服湿透的专家致以雷鸣般的掌声。
不顾个人安危守护野营装备
为保证抗震一线15个供水站、13个洗浴站、700多台发电机组和数万顶帐篷的高效使用,野营装备专家每天马不停蹄地穿梭于160多个受灾市县乡村,就像医生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着这些野营装备。
5月23日上午,钟鼎华、高瑞林等4名老专家奉命带3台淋浴车从郫县向汶川开进,途经两座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时,山体滑坡,滚石不断。为尽快赶路又确保安全,司机紧盯前方、带车干部盯两侧山体,一会加油跑、一会急刹车,经过两天两夜、800多公里的昼夜兼程,终于赶赴理县、汶川、茂县并开设了洗浴站。灾区群众听说能洗澡了,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的小伙子把洗脸盆当成锣鼓使劲地敲,边敲边喊:“解放军太好了,我们能洗上澡啦!”5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映秀镇看了部队开设的净水站、洗浴站后,对我军后勤野战保障能力连竖大拇指。
一天晚上,在江油巡修一天的“发电王”曹世宏回营地时不慎崴了脚,疼得他坐在地上直冒汗,可这时突然接到某野战医院的电话:正在做手术的帐篷里停电了!曹世宏马上意识到是发电机出了故障,他“噌”地一下站起来,2分钟就跑到现场排除故障。手术结束,医生从帐篷里走出来,握着他的手说:“要不是你来得快,这个伤员可能救不活了!”这时,曹世宏才发现自己的脚已严重肿胀,开始钻心刺骨般疼痛。
6月30日,在汶川洗浴站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的杨晓虎、李重季要换岗到理县。下午4点,接他俩的军车刚到,50多名灾区群众提着一袋袋土特产,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人群中一位90多岁的羌族老大爷,手里紧紧攥着两个鸡蛋,非要塞给大灾之后还能让他们舒舒服服洗上澡、干干净净过上灾后生活的恩人。杨晓虎接过热乎乎的鸡蛋,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感谢亲人解放军,保佑解放军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