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险情,他们冲在最前面——记抗震救灾中的成都军区某团工兵连党支部
7月3日上午,成都军区某团工兵连的官兵们又携带着大包大包的炸药出发了。
他们将再度上演拿手好戏——爆破排险,清除悬在213国道茂县至松潘县路段半山腰的一块千吨巨石。
5月13日进入茂县灾区以来,成都军区某团工兵连党支部带领官兵,先后爆破37次,爆破土石方1000余方,排除了多个重大险情,并帮助群众拆除危房325间,修通水渠13公里,抢收抢种农作物、灌溉农田18亩,卸载救灾物资180吨,当地群众称赞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抢险突击队”。
一个个骄人战果的取得,靠的是连队党支部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带头冲锋陷阵的党员骨干。
茂县南新镇铜钟水电站因地震导致大坝闸门断电紧闭,山洪漫堤,当地1万多名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工兵连40名官兵组成的突击队紧急出动。临出发,党支部书记、连队指导员郑宇站在队伍前面大吼一声:“党员冲在最前面!”
突击队昼夜连续徒步强行军18小时,行程108公里,于5月14日12时抵达南新镇。
连队支委会在行进途中边走边开。5名支委很快达成一致:“任务特殊,情况紧急,为了灾区群众,要不惜一切完成任务!”
现场勘察过后,排险方案迅速确定:工兵连以最快速度打通南新镇至茂县县城的公路,将40千瓦发电机和500米电缆运送至大坝,先恢复供电,而后提闸泄洪。
通往县城的公路只有18公里,但损毁严重,部分路基被撕开了半米宽的口子,一些路段被泥石流深深掩埋在地下。
14日18时,突击队开始行动。打孔、装药、引爆……官兵们的排险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突然,余震袭来,大大小小的碎石从山顶滚落……几分钟后,工作照常进行。
打孔、爆破、清理……路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
经过昼夜连续奋战,16日10时,茂县通往铜钟水库的公路被打通。发电机顺利运抵大坝,闸门恢复供电,开闸放水,水库转危为安。
危险面前,党员骨干冲在最前面,这一直是工兵连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5月20日2时,工兵连接到指挥部命令,迅速派人赶赴茂县东兴乡黄公坪电站组织爆破排险。连里派出5名爆破能手,包括3名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连夜急行军52公里赶赴电站。
受地震影响,黄公坪电站大坝的闸门被关死,而大坝前两个3公里长、100多米宽的堰塞湖在山洪的冲击下岌岌可危。一旦决堤,洪水将直接威胁到下游上百个村庄乃至北川县城的安全。
水利部专家组要求工兵用炸药炸开大坝的钢筋混凝土闸门,疏通河道。
“我先上,请党组织考验我!”不久前才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战士李忠辉、高波几乎同时挺身而出。
李忠辉手脚并用,爬到堤坝上,在洪水拍击大坝激起的半米高的浪花中,用测量器反复计算着需用炸药量和爆破方法。20分钟后,他的爆破方案获得了专家组的认可。
高波将2.5公斤防水炸药仔细地绑在一根木杆上,背着炸药,登上堤坝,冒险从堤坝上探出大半个身子,将绑有炸药的木杆插进闸门内侧。
“轰轰轰”……经过连续5次爆破,闸门被炸开,洪水倾泻而下……
经连队党支部推荐,团党委批准李忠辉、高波火线入党。
在抗震救灾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工兵连15名党员骨干坚持战斗在最危险的第一线,成为战士们的“主心骨”。
维城乡中村山一块百吨重的巨石悬在山腰摇摇欲坠,直接威胁到山下乡村35户群众和当地小学的安全,6月6日11时,工兵连再次火速出击。
“党员先上,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党支部副书记、连长陈俊作了简短的战前动员。
经过一天奋战,官兵们在频繁的余震中,不顾山顶随时滚落的飞石,硬是用铁锹在低矮的灌木丛中开出了一条通向山腰的羊肠小道。
6月7日13时30分,周玉明、姚金发等5名党员背着72公斤炸药向巨石进发。
“起爆!”一声巨响,巨石被轰去一半,碎石散落在预定范围内。
第二次、第三次……三次爆破下来,悬在空中的百吨巨石被粉碎了。
在远处围观的当地群众送来大筐鲜红的樱桃感谢工兵连官兵,乡亲们说:“只要解放军来了,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不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