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成都召开的抗震救灾部队心理教育与服务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汶川大地震以来,各抗震救灾部队在充分发挥我军政治工作强大威力基础上,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和服务工作,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心灵家园、保障抗震救灾官兵身心健康、保持部队持续旺盛的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抗震救灾场面惨烈、条件艰苦,任务繁重、险情不断,对官兵的思想、意志和心理提出严峻挑战和考验。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把做好心理教育和服务工作,作为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作为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实际举措,作为保持官兵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从全军抽调了一批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精湛,在心理教育和疏导方面具有较深学术造诣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心理专家,奔赴救灾一线。这是我军第一次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心理服务工作,第一次将其作为作战力量投入非战争军事行动,第一次使心理学专业标准和技术进入重大军事行动实践接受检验。
到达灾区后,专家组深入救灾一线,做到抗震救灾工作推进到哪里,心理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灾区群众和官兵出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就提供什么样的心理服务。他们积极采取团体辅导、个案咨询、骨干培训等形式,宣讲心理健康常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及时化解心理问题,帮助救灾官兵提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心理专家还在新闻媒体上开设了心理服务信箱,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24小时为灾区群众和抗震救灾官兵提供服务。一个多月来,心理专家共为救灾部队和灾区群众实施心理服务10万余人次,开展集体心理辅导1800多场,对2000多名有严重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培养心理骨干4000多人,并印发了《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常见心理现象解答》、《抗震救灾心理援助手册》等心理卫生健康宣传资料,对确保救灾部队和受灾群众思想稳定、身心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