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皖东山区,南京军区某炮兵师一场信息侦察分队实兵演练拉开帷幕。指挥员一声令下,射击诸元通过指挥系统直接传达到炮位终端,实现了快速指挥、快速作战。该师领导告诉笔者,这是该师用抗震救灾经验指导部队训练带来的新变化。
快速反应是取得抗震救灾阶段性成果的重要前提。汶川大地震后,这个师党委始终关注抗震救灾一线部队快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动态,及时将一批新经验运用于部队训练。此次演练的机动命令下达后,各参演部队和分队纷纷修改拉动预案,缩短了启封车辆、装载物资、机动进点的时间。同时,各类文书力求简明扼要,战斗动员边开进、边展开。过去,炮兵射击指挥都是按团、营、连逐级指挥;现在,指挥所可直接指挥单炮,简化了指挥程序,抢占了制胜先机。
此外,该师还将联合作战、灵活指挥等抗震救灾基本经验用于指导训练。笔者在演练现场看到,陆航某团为炮兵侦察保障提供空中平台,空军气象站参与气象保障,电子对抗部队设置复杂电磁环境,民兵、预备役人员担任炮兵阵地防卫和目标区域警戒,共有15个兵种分队、9个作战要素全程参与演练,达到了参演兵种多、作战要素全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