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是嘉绒藏族群众居住较多的地区,周围群山环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空军赴理县抗震救灾官兵积极当好藏区的抢险队、工作队和宣传队,把党的关怀送给了藏族同胞。
全力挽救藏族同胞的生命
“解放军舍身忘我的抢险行动,与两个多月前藏独分子打砸抢烧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谁是谁非,我们心里有杆秤!”理县甘堡乡党委书记黄晓渝说。
5月12日上午,空军雷达某团团长张肇荣和副政委赵方带领40名官兵从驻地出发,赴阿坝执行换班任务。
14时28分,小分队行至距理县县城3公里的甘堡乡日底村时,大地震发生了!
瞬间,藏族同胞的村寨墙倒屋塌,尖叫声、呼救声响成一片。
“快!快!快!全力抢救藏族同胞的生命!”小分队官兵立即冲向村寨投入抗震救灾行动。
余震不断袭来,官兵们顾不上自身安危,深入残垣断壁展开营救。没有钢钎就用木棍撬,没有铁锹就用双手挖。在废墟中,官兵们有的背、有的抱、有的扶、有的抬,3个小时后,将转移出的300多名藏族、羌族群众,安置在一片开阔地里,并将自己携带的食品、物品分发给受灾群众……
5月13日,官兵分成4个小组,奋战5个小时打通了甘堡藏寨至理县县城的道路。理县县委副书记蔡庆礼说:“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激之情!”
随后,张肇荣利用阿坝州防火办指挥所唯一的一套短波电台,向成空机关上报了当地灾情和抢险情况。成空领导当即指示:把抢救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在官兵的全力救援下,又有25名藏族伤员及时脱险,560名藏族群众得到安全转移。
让藏族同胞震后衣食无忧
5月18日,张肇荣接到藏族同胞求援:理县主要供水管道爆裂,全城供水中断。他命令营长周尔富带领小分队立即出动,徒步奔袭10公里,历经3小时到达打色尔村。官兵们看到:半山腰直径约30公分的供水主管道多处被巨石砸破。
周尔富一声令下,官兵们卸的卸、扛的扛、抬的抬。正在紧张作业时,一次较大的余震袭来,山体严重滑坡,哨音急促吹响,负责警戒的战士立即挥动小旗,官兵们迅速散开,无数大小石块自山顶滚滚而下,落在官兵作业的地方。
余震过后,官兵们再次投入抢修战斗。经过近10小时的艰苦努力,400余米的供水主管道全部修复。当晚,理县县城全面恢复供水。
5月22日下午,成空3架直升机满载救灾物资在甘堡藏寨附近降落,机上载着26顶帐篷、200条被子、400套棉衣及食品药品等物资。藏民们自发地到寨口迎接。
当官兵把一顶顶帐篷、一包包衣被、一箱箱食品交到群众手中时,甘堡藏寨的同胞们有的手捧哈达,有的端着青稞酒,泪流满面地高喊着:“感谢胡主席!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
架起党中央和藏区的连心桥
6月10日,一条写有“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字样的10米红色横幅,展现在成空领导眼前,上面签着500多名藏族群众的名字,表达着同一个心声:解放军架起了党中央和藏区的连心桥。
大地震造成交通和通讯中断,使理县一度成为“信息孤岛”,报纸看不到、电视收不到、广播听不到!
5月28日,空军政治部文化工作站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赶赴藏区,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和发电机。因直升机无法降落到理县县城,他们又转乘农用小卡车,冒着滑坡落石的危险,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走了近一个小时。
几名专业技术人员一下车,便争分夺秒地开始安装调试。一个小时后,伴着发电机的轰鸣声,彩电上出现了中央电视台播送的电视节目。当藏族同胞目睹胡主席深入灾区慰问群众的身影时,眼睛湿润了。
6月4日,官兵们从甘堡乡领导那里得知:在甘堡藏寨中,有一座嘉绒藏族民间博物馆,珍藏着有关藏族嘉绒文化历史的大量珍贵文物。地震中主馆大部分垮塌,剩余部分也严重开裂倾斜,十分危险。藏族同胞看着世代相传的“精神家园”面临危机,心急如焚!
团长张肇荣迅即向指挥部请示,得到明确答复。两个小时后,他带领官兵奔赴藏寨,投入保护珍贵文物的战斗中。
刚开始挖掘,几名住在附近的藏族妇女前来劝阻。张肇荣耐心地解释说,“我们一定注意文物的安全!”一名藏族妇女流着泪说:“我不是担心文物,而是担心战士们的安全,他们都是好孩子!”
官兵们一鼓作气,在废墟中找到12件文物。
甘堡乡领导拉着团长张肇荣的手动情地说:“解放军对我们藏族同胞的大爱比天还高!有解放军在,希望就在、胜利就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