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旅奉命远程机动到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抗震救灾。5月14日23时10分,部队到达任务地区时,救援进入了最关键、最艰难的时期。急匆匆赶来的镇领导对我说,现在最难的是银厂沟,崩塌的山体堵死了进山的道路,有不少游客和村民急需救援。我当即决定,部队火速挺进银厂沟,全力展开大营救。
漆黑的深夜,大雨一直在下,强烈的余震不断,山石不时滚下,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摔倒了迅速爬起来,擦伤了抹一把继续向前冲。
在陡红岩附近,一个村民焦急地告诉我,山上困着4位老人,几次想救都上不去。陡红岩到处是悬崖峭壁、布满荆棘,原有的一条崎岖山路已被震毁。我命令侦察连长带5名侦察兵,用砍刀在荆棘丛中开辟通路,在陡峭地段放下绳索,凿出脚窝,由14名身强力壮的战士和卫生员、通信兵组成抢救队紧紧跟在后面。大约过了3个小时,山上传来消息,已经找到4位老人,两位腿部受伤,年龄最大的80多岁,身体极度虚弱。
人找到了,怎么下来成了难题。侦察连长请示是不是请求直升机支援,但当时通信联络不上,老人的身体状况也不允许再拖下去。我对侦察连长说:“不管采取什么办法,一定要尽快把老人安全救下来。”突击队员们用背包带把老人捆在背上,前后两人护着,拽着绳索、贴着岩壁一个一个往下背。到了稍缓路段,就把老人抱在怀里,一点一点往下挪。
突然余震来临,突击队员们几乎同时转过身来,把老人挡在身下,任凭飞落的碎石砸在自己的背上。村民们在山下望见这一幕,一个个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又经过4个多小时,4位老人安全获救,突击队员们却全都挂了彩。
在清理一家四层楼的废墟时,断墙上一个大红喜字显得特别刺眼。几个老乡哭着告诉我:“太惨了,当时正在办喜事,一地震都压在下面了。”听着老乡的哭诉,我指挥部队立刻展开搜救。四层楼的钢筋水泥楼板和墙体层层叠叠压在一起,我调来发电机和切割机,战士们一干就是几个小时,顾不得吃饭休息。几个换班休息的战士,坐在废墟上,身子一歪就睡着了。
见此情形,老乡心疼地对我说:“战士们都这样了,再干下去会把他们累坏的,下面也不会有活人了。”我对老乡说,灾情不等人,我们多坚持一会,就有可能多救出一个幸存者。我下令继续扩大搜救范围。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救出了一个叫何燕兰的老人。当时,地震已经过去了139个小时,老人的儿孙们紧紧握住我的手说,我们都已经绝望了,想不到你们把老人救了出来,你们是我们家的恩人啊。
经过几天的搜救,我们从死神手里抢回了75条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