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徽军为即将出发的童强整理行装。 黄斌摄 |
在四川重灾区什邡市的抗震救灾队伍中,有一对并肩战斗一个多月的夫妻。他俩来自南京军区第85医院医疗队,丈夫童强是一名外科医生,妻子陈徽军是医疗队教导员。
采访中,夫妻俩的手机短信对白,揭开了一段生死约定、并肩抗灾的感人故事。
危急中同时出征
【短信对白】童强:“徽军,灾区需要我,我一定要去。
”陈徽军:“我支持你,你直接向院长、政委请战吧。”
【背后故事】这是医院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医疗队名单前,夫妻俩互发的两条短信。5月14日凌晨2时45分,医院副院长范颂杰敲开了童强、陈徽军家的门:“陈主任,有紧急任务,快到党委会议室开会!”陈徽军不仅是医院政治处主任,还是医院野战救护所教导员。深更半夜送妻子去开会或执行任务,童强已经遇到过好几回。
夫妻互发短信后,童强的短信同时出现在医院党委“一班人”的手机上:“灾区需要外科医生,让我去。”童强的父亲患脑中风,长年病卧在床。两个月前,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虽然抢救后暂时脱离危险,但需要有人照顾。
“只要组织上同意童强的请求,家中一切没有问题!”陈徽军当场打电话安排亲戚和朋友照顾病重的公公。就这样,夫妻俩同时出征。
艰难中彼此激励
【短信对白】童强:“徽军,你的腰还能不能挺得住?”陈徽军:“咱可说好了,特殊时期,不能影响士气,不准提我腰腿病的事!”
【背后故事】5月15日中午,医疗队机动到达集结地什邡市罗汉寺。野战帐篷、药品、食品、饮用水等大量物资急需卸载,陈徽军第一个攀爬上卡车搬运医疗器械。仅仅45分钟后,一座野战综合医院便开始运行。接着,一批批伤病员被转至这所医院。
10岁女孩夏俐“下颌骨折缝合术”在这里顺利完成;45岁高龄的孕妇杨启菊在这里顺利分娩,72岁的老人田运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这里成功实施……超负荷工作使陈徽军腰腿疼旧疾复发。为了坚持工作,她的腰、腿上贴满了止痛膏药。
细心的丈夫最了解妻子身体上的痛楚。午夜,夫妇双方在短信中互致问候之后约定:“一、平时除工作外不要有接触;二、发短信少点儿女情长,多说鼓劲的话;三、万一我们中的一个不幸遇难,另一方一定要继续战斗在灾区,同时要赡养好双方的老人。”
【短信对白】陈徽军:“刚刚这边有强烈余震,你那边怎么样?”童强:……(无信号)
【背后故事】像这样不完整的短信交流,陈徽军和童强经常遇到。
5月25日16时24分,青川发生6.4级余震,陈徽军正在野战医院组织人员为骨折老人实施手术,剧烈的晃动让手术器械洒落一地。而此时,童强正和战友们在蓥华镇救治伤员。
手术后,陈徽军急切地给童强发送短信……漫长的等候,却没有任何回音,电话也拨不通。灾情容不得陈徽军再想下去,她又带领一支医疗小分队到受灾群众安置点去巡诊。
当陈徽军再看到丈夫时,已经是第二天上午9时许。后来,每当童强要出发前,陈徽军总是要以医疗队带队领导的身份,给童强发出内容相同的信息:“一定要多救治伤员,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一个不少地回来!”
给灾区孩子的爱
【短信对白】陈徽军:“童强,我打算在灾区助养一个孩子。”童强:“好,我们一定要对孩子长远负责。”
【背后故事】5月16日17时15分,在85医院野战医院帐篷内,小弘扬诞生了。他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很多穿着迷彩服的阿姨,其中一位就是陈徽军。
端午节前夕,陈徽军组织医疗队员到小弘扬的家——洛水镇灵江村巡诊,小弘扬家的房屋全部倒塌,一家人暂住在临时帐篷内。孩子是灾区的未来,不能再让孩子的人生受挫……抱着小弘扬,陈徽军亲吻着,一个想法在心中升腾。
在手机短信中,夫妻俩还约定:今后每年给小弘扬一笔助养费。这是爱的承诺,更是默契的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