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银厂沟沟内两面山峰轰然崩塌,所有房屋都不同程度地倒塌,甚至被山体掩埋,上万名中外游客和群众被困沟内。
灾情就是命令。成空随即集合了1600名官兵的抗震救灾队伍,于13日中午赶赴龙门山镇。
5月13日22时许,一名导游历尽艰险从山中走出带来消息:距龙门山镇20余公里的银厂沟风景区深处,聚集了上千名游客和职工。
情况危急!蔡伟素召集部队骨干连夜制订抢险方案。14日凌晨,他带领400多名官兵,冒雨朝银厂沟深处进发。当时,灰蒙蒙的天空下着雨,余震不断,蔡伟素走在最前面,滑倒了爬起来继续走,天晚了摸黑救人,连续奋战20多小时。
15日凌晨4时,正在指挥官兵营救群众的蔡伟素接到指挥部命令:立即派人赶赴山下营地汇报情况。
“天黑路上危险,我去!”蔡伟素的语气不容商量。根据蔡伟素对山中灾情的汇报,空军首长决定中午时分出动直升机,飞赴银厂沟营救被困群众。
飞机刚起飞,蔡伟素又带领430名官兵,再次携带大量物资,爬过4座大树倾倒、乱石密布的大山,越过3条桥梁断裂的河流,到达银厂沟。
“昨天,就是这个戴眼镜的解放军把我救出来的,今天他又把我抬上飞机。”被官兵们从废墟中营救出来的67岁老人牟承福这才看清,救他的蔡伟素是一名大校军官。
5月18日13时48分,成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接到命令:一支陆军救援分队在陡红岩山区发现了4名被困群众,请求空中支援。
谁去上山选择机降点?蔡伟素主动请缨:“我去!”随后,他带领6名队员再进银厂沟,徒步穿越泥石流带,爬过乱石密布的山涧,走过沟深坡陡的悬崖,直奔目标陡红岩。
15时50分,小分队在陡红岩附近的雷家坪发现了一处唯一可以实施机降的场地。在这里,官兵们见到了4名老人,他们中最小的74岁,最大的83岁。
这时,陆军救援部队与他们会师。蔡伟素分析认为,下山需要经过2个陡坡、1个泥石流带,集合两支部队的力量,完全可以把受困群众抬下山去。
“能抬着下去,我们就绝不坐直升机,直升机要留给最困难、最需要的人!”蔡伟素带领官兵们采取人梯接力、交叉传递等方式,成功穿越山涧,安全通过险象环生的悬崖。
18时15分,4名老人被顺利转移到了山脚。这时,蔡伟素几乎无力走路了。
20日下午,蔡伟素获悉:银厂沟深处小龙潭风景区被泥石流和山体崩塌隔离成“孤岛”,由于地形和气象复杂,空降救援小分队两次试图进入都没有成功。
再闯银厂沟!5月21日上午9时,天空淅淅沥沥飘着小雨,蔡伟素和30名勇士绕过五六处还滚着石头的塌方区,跨过了10余条湍急河流,5个多小时后终于冲进了小龙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