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射前官兵们正在进行准备工作 |
| |
雷达在搜索空中目标 |
《午夜,射“天狼”》
预告:
华北某地导弹靶场,神秘空军导弹部队发射在即。在近似实战的演习中,面对假设敌电磁干扰,大雨过后的恶劣环境,导弹劲旅将怎样迎战?重重困难,一波三折,一个昼夜,砺练精兵却又走过怎样一段艰难历程?
《军事纪实》下期(本期)(正在)播出《午夜,射“天狼”》
正文
2007年9月的一天,在华北某地导弹靶场,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天空依然阴云密布。地面异常泥泞,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正在进行紧张作业,架设导弹发射架、组装雷达,一场与假设敌蓝军之间近似实战的演习即将展开。
不知什么时候起,火热、激情的场面突然消失,一切都恢复了平静,所不同的是,导弹发射架已经高高矗立起来,雷达也在快速搜索着空中目标,在隐蔽处待命的官兵们警惕的眼神,让这里的气氛显得格外紧张。
导弹防空阵地常常布设在重要军事目标周围,其巨大的防空威力,能够随时击落空中危险目标,保证地面重要设施的安全。但装备庞大、结构复杂的特点,使得官兵们在操纵每个过程时,都要做到熟练、准确,才能达到快速布设阵地的要求。
为了这次战斗,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全旅所有官兵都在没日没夜地训练。为了争取每一秒钟,从程序、动作到具体的操作口令,都必须做到严格规范。在所有的架设程序中,为导弹发射架打桩是最基础的一项操作,而这个过程也是最耗体力的。
虽然官兵们戴着手套,但在捶击的过程中,手和铁锤的上百次剧烈磨擦,很多人的手都磨烂了。为了适应机动作战需要,每转换一个阵地,都要首先进行打桩,6人一组,喊着节奏很强的号子,不到一分钟,就能打完一个桩,这样的效率远远高于机械化作业,官兵们宁愿让自己的手磨烂,也不愿浪费一秒钟。
按照演习部署,蓝军的空中目标会不定时出现在导弹旅的防空空域,而导弹旅的每一个营都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射单位,只要蓝军目标进入某营划定空域,这个营就将发射导弹,击落目标。
这一天,虽然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泥泞的场地让官兵的操作更为艰难,可是导弹阵地还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布设完毕。
最后的关键阶段就要看雷达是否能够搜索到目标,指挥员又能否抓住最佳时机,下令把导弹发射出去,操纵员而后修正好导弹的走向。
高俊亮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操纵员
我们负责瞄准跟踪那一块儿,我们是扣动扳机然后瞄准,//导弹一飞出去,所有的工作都完了,剩下的就是最终画龙点睛的部分要我们去完成。
天慢慢黑了下来,突然,一声枪响,发出暗红色光芒的信号弹冲向夜空。蓝军的空中目标出现了,它随时都可能进入划定的防空空域。首先由A营执行这次击落蓝军目标的任务。
一声令下,一直在隐蔽处待命的A营官兵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冲向导弹发射阵地,将导弹送上发射架,调试跟踪,完成了攻击前的最后准备。这时,一旦蓝军目标侵入,导弹就会在瞬间升空。A营能顺利完成这次任务吗?蓝军到底又会制造什么样的麻烦呢?
庞洪山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旅长
我们完成这次任务,最重要的是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进行实战的演习。
释放大量电磁干扰信号,将会导致雷达搜索不到目标。找不到目标,导弹就只能静静地待在地面。蓝军会在什么时候进行干扰,干扰信号到底有多强,A营完全不知道,这就是一场无法制定详细作战计划、胜败难料的战斗。
黑夜里,雷达紧紧地跟着蓝军的目标,似乎蓝军的干扰还没有开始,从雷达显示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正向划定的空域靠近。
突然,蓝军目标消失了!显然A营的雷达遭到了干扰。
庞洪山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旅长
干扰有三种强度,信号能连续看到的,(雷达)甚至能够自动的(跟踪),这个称为干扰强度一,也就是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还有干扰强度二,就是能够断续看到信号。最高的就是干扰强度三,我们的信号都被淹没了。
蓝军使用的是断续干扰信号,让A营雷达暂时失去了目标,但是,只要它的干扰信号会出现片刻间歇,A营雷达就会截获蓝军目标,但这个间歇的时间会有多长?A营的官兵又能抓住目标出现的短暂瞬间吗?
A营的雷达再次搜索到蓝军目标,就在它跨过预先划定的防空空域边界的一刹那,A营抓住了机会。
同期:发射系列口令。
同期:导弹起爆到发射声
同期:修正口令。
目标被击中,黑夜里,可以听到A营官兵胜利的欢呼声,他们成功击落了蓝军的首个目标。
在这次演习里,预定将要进行两个波次的战斗,每个波次蓝军都要释放几个目标,由导弹某旅的几个营分别负责攻击,而在两个波次的战斗中,每个营将有两次发射机会。
A营首战告捷,蓝军目标又会陆续出现,随时可能进入划定的防空空域,其他的几个营能否也像A营一样,在蓝军释放大量干扰信号的情况下,抓住战机,干净利落地击落目标吗?蓝军又会不会改变干扰方式,让目标更加难以捕捉?
又一个蓝军目标进入导弹某旅的防空空域。B营发射出去的导弹,再次成功地将蓝军目标击落。
陆续地,导弹某旅发射了四枚导弹,除了D营的一枚导弹没有击中目标,其他全部命中。在第一波次的战斗里,F营还没有发射,即使F营没有命中目标,全旅今晚的命中率都已经达到了60%,这个成绩已经超出了指挥员的预期目标。
庞洪山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旅长
预期就是十发五中。//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战演习以来,新老装备加在一起平均命中率是50%。
复杂电磁干扰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防空导弹部队,如想提高命中率,除了改进、研发装备外,更需要官兵们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和积累丰富的发射经验。第一个波次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发射四枚导弹命中三枚的成绩已经十分优异,但导弹某旅的官兵们并没有松一口气。
蓝军下一个目标还会出现,击落这个目标的任务将由F营完成。
对于F营所有官兵来说,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等待着那个瞬间、能够振人心跳的导弹出鞘声,最终击中目标隐约听到的爆炸声。因为他们和全旅的官兵一样,都练了很久、很扎实!
常健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指导员
尤其是基地深化训练的这20天的时间,大家都在流血、流汗地练,我感觉我们已经具备了完成这项任务的能力。
夜很静,F营雷达搜索显示蓝军空中目标已经出现,在黑暗中可以看到F营官兵跑动的身影越来越急促,导弹已经被快速装上了发射架,可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导弹却并没有发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一次蓝军的目标始终在F营划定的空域外围活动,即使猛然进入划定空域,又会立刻退出,这么短的时间让F营的官兵无法对其实施攻击。等待中,上级通告F营失去了这次发射的机会。
高俊亮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操纵员
有一个当时就哭了,我是跟踪班长,我不能哭,当时我心里就憋一口气,憋得也挺难受的,但是我还得给他们鼓劲,我说还有一发呢,没事//我鼓完劲之后,安慰好之后,我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呆在那儿按着胸口待了一会儿。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跟踪班长高俊亮和其他战士都有些不能接受,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做得都很充分,可临近发射了,目标却始终是游走在指定空域边缘,进入了又迅速撤退出去,这个特殊情况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导弹发射出去到击中目标不过几十秒钟,对于操纵员来说,这个过程需要他们天衣无缝地配合,只要有一个人分神一秒钟,就足以导致导弹偏离目标。
就为了这几十秒,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俊亮和其他两名战士已经配合得特别默契。
高俊亮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操纵员
我用一个眼神去看他,他就明白啥意思//在车上,我就随便说两个字,他就明白我要说啥。
没有形成攻击条件,F营的导弹就不能发射出去,失去了第一次发射机会,官兵们并没有气馁,他们调整情绪,准备迎接第二次发射战机。
然而,他们是否还会碰到同样的情况,蓝军目标始终游走在划定空域外围,闯进来又迅速出去。这个时候,显然 F营营长铁鑫承受着更大压力。
铁鑫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营长
在这个时候我可能也有紧张,但是我的紧张还不能让他们知道。//我所担心的就是打不上,我就没法面对我们的官兵。
这时,上级下达的命令让F营官兵的心情更加紧张起来,全旅各发射单位都要迅速转移阵地。
庞洪山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旅长
阵地已经暴露,紧急机动,变更战道部署,到另一个预备阵地进行战斗。
由于在这一区域已经发射了四枚导弹,蓝军随时可能对发射阵地实施攻击,因此上级要求转移的过程既要安全又要快速。
然而战斗前的那场大雨会不会对他们的转移速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又会不会对装备有所损坏呢?
庞洪山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旅长
采取一些措施//把波导实体拿塑料布捆好。//如果里面灌水就打火,高压打火工作不正常,就无法执行任务。
虽然官兵给重要的装备采取了防雨防潮的措施,可泥泞的场地还是增加了设备撤收、架设的难度。
和第一次发射前准备不同,那是在白天布设阵地,而这一次转移却是在黑夜,各岗位上的操作人员,根本看不清楚其他人员工作的完成情况,只能凭借统一的口令,借助微弱的头灯灯光,盯着指挥员手势进行操作。
刘辉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技师
手势给的不及时//如果造成事故,影响全局,造成导弹发射不出去。
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上一波次失去战机的F营能顺利完成装备的撤收吗?他们又能不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到达下一个阵地,最终完成击落蓝军空中目标的任务呢?
华北某地导弹靶场,神秘空军导弹部队发射在即。在近似实战的演习中,面对假设敌电磁干扰,大雨过后的恶劣环境,导弹劲旅将怎样迎战?重重困难,一波三折,一个昼夜,砺练精兵却又走过怎样一段艰难历程?
《军事纪实》正在播出《午夜,射“天狼”》
按照演习部署,蓝军目标暂时消失了,午夜过后,目标将会随时出现。
同期:导弹装卸现场声音
同期:夜间转移
官兵们的技战术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是过硬的,转移阵地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丝毫纰漏。
天已经蒙蒙亮了。从前一天修筑阵地算起,F营的官兵已连续奋战了20多个小时,当他们架设的雷达紧密搜索蓝军目标出现的时候,官兵没有丝毫疲惫,这一次他们将首先担负击落蓝军目标的任务!
目标出现了,导弹又一次高高矗立在发射架上,F营的官兵们憋足了一股劲儿。可这一次蓝军的目标仍然很长时间没有进入划定空域,似乎也在有意考验着F营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
铁鑫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营长
我们已经两次准备,还没有发射出去//(官兵)为我们指挥和发射这套班子心理承受能力捏了一把汗。
蓝军的目标什么时候才会进入划定空域?F营又能否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战机呢?
铁鑫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营长
做好面对最复杂情况的准备,如果不成功,不利,如果两发都打不上,//我说我和教导员也还得把你们从演习基地安安全全带回驻地,也不能低头做人。
全营官兵的锐气丝毫未减,指挥车里,营长铁鑫带着他的指挥班子全神贯注地盯着蓝军目标,只要目标侵入划定空域,导弹就会在瞬间发射出去!
同期:发射声,导弹与指挥车中操纵现场的画面切换。
高俊亮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操纵员
导弹一响,心里肯定跳一下,然后,后来一个报道回来之后,导弹飞行正常,那时候心理(上),操作已经很稳定了。
导弹继续奔向目标,这短暂的几十秒钟,对于操纵员高俊亮来说是那么漫长。
高俊亮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操纵员
感觉有时候偏那么一点点,心里就咯噔一下,那种感觉可能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可以说那时候脑子就盯住那个目标,脑子里就一个信念。
欢呼现场同期声。
高俊亮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操纵员
当时心就一下放松了,因为我一直憋一口气,人一下放松,眼泪不由自主就流下来了。
(字幕)F营完成了第二波次首发击落蓝军目标的任务。
陶大鹏 沈阳军区空军导弹某旅 政委
这种责任来自团队对这次战斗高度负责的压力,说到底,是一种使命压力,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负责精神的体现。
随后,蓝军目标陆续出现,其他几个营也陆续完成了导弹发射任务。全旅发射导弹九枚,其中六枚命中目标,至此这次实弹发射任务顺利结束。
清晨,雾气里的村庄异常恬静,孩子们经过一夜休息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们并不知道刚刚过去的那个夜里所发生的一切。
这安宁的一夜是官兵们带来的,是他们消灭了来犯的“天狼”,让百姓得以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