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兵站上草原(下集)
【正文】
同期声 伪装的大场面
2007年的深秋季节,为参加“先行-07”后勤一体化保障实兵演习,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保障部队千里行军赶赴科尔沁草原。
由于科尔沁草原天气寒冷,官兵们不得不烧干柴取暖御寒,而取暖炉的使用,却给兵站的伪装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参谋长 刘辉东
部队搞伪装,少不了要用一些干柴草、枯树叶,这都是易燃物品,科尔沁草原风又大,一旦发生火灾,应该说损失会很大,但是不伪装,你又生存不了,容易被敌人的航空、特工发现,怎么处理好这个矛盾。(刘2 08:48:17)
火灾的发生,不仅会给应急兵站帐篷内的人员和军需物资造成巨大损害,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导致整场演习的失败。为此,负责指挥的兵站站长张德龙特别叮嘱大家提防火灾。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站长 张德龙
重点是在取暖炉上。它从烟道排出的时候避免它的火星外射,避免它的热量过高,引发树叶着火。(09:59:04)
警通连战士祖磊很快就被安排到了机要帐篷做防火工作。
在帐篷内使用取暖炉之前,他先在取暖炉的排烟口上面盖了石棉盖,然后给排烟口的顶部搭上石棉阻燃被,这样可以做到双保险。等到帐篷内取暖的时候,再往石棉阻燃被上喷水,达到降温的目的。除了这些,常见的消防器材也都已经准备就绪。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防火工作都需要十分慎重。为确保万无一失,就在战士祖磊完成各项准备的时候,连长王海东还是做了一次细致的检查。
字幕 三天后
虽然“先行-07”后勤一体化保障实兵演习誓师大会已经召开了,但是摩托化步兵旅仍然没有接到作战命令,科尔沁草原上并没有出现战士们所期待的“战斗”场面,这让大家的心里难免有些焦躁。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政治部主任 刘勇
大部分人认为演习就是在战场上激烈的枪战,飞机大炮激烈的场面。但是我们后勤部队演习和野战军不同,它主要是锻炼部队开进的能力,野外生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04:44:33)
此时,应急兵站的战时工作指挥方舱开始发挥了作用。这个由野战特种车改装而成的方舱,录入了大量的战场信息,配合专门的软件,官兵可以有效地释放紧张情绪。除此以外,它还可以跟随摩托化步兵旅开赴前线,通过战地广播,展开对敌人的心理攻势。
同期声 方舱的战地之声广播台现在开始播音
“先行-07”演习已经整整五天了,“敌情”没有出现,应急兵站也依然没有接到上级的行动命令。这让站长张德龙多少也感到有些焦急。
同期声 张德龙生炉子时突然接到战勤值班员报告,有情况发生
根据红外线监视器显示,有人闯入了应急兵站的警戒区。此时,夜已经深了,难道是蓝军的袭扰分队发现了应急兵站的驻地,趁着黑夜实施摸哨行动?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组织实施摸哨的并不是蓝军的袭扰分队,而是由参谋长刘辉东带领的演习考评组成员。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参谋长 刘辉东
我们这次的训练是对抗性的训练,红蓝双方对抗的十分激烈,模拟蓝军部队,他有一个任务,就是在进去情况之后,他对我们有特工袭扰,袭扰破坏活动,这个训练要求本身提醒我们做好自身的警卫防护工作。(08:51:07)
同期声 刘辉东率领考评组成员模拟蓝军摸哨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参谋长 刘辉东
哨兵处置情况比较正确,一个前出,询问口令,判断身份或者敌我,另一个藏在暗处准备呼应,这个处置比较老成,比较正确。(08:55:37)
黑场
字 幕 科尔沁草原
同期声 炮火连天、轰轰隆隆的场面
清晨时分,科尔沁草原上空突然传来的隆隆炮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此时,参加演习的作战部队摩托化步兵旅向蓝军的机械化步兵营发起了猛烈攻击。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按照演习的设计,摩托化步兵旅自己的后勤部队遭受了重创,已经无法继续实施保障。而在一个半小时内,摩托化步兵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后勤补给,后果将不堪设想。
接到命令后,时刻处于待命状态的应急兵站综合保障车队向近百公里外的摩托化步兵旅阵地出发了,看似平坦的大路上,究竟会有多少障碍?应急兵站综合保障车队又能否准时到达前沿阵地呢?
为确保准时到达,车队纷纷加快了行军速度。然而,就在这条通往摩托化步兵旅阵地的必经之路上,蓝军袭扰分队却突然出现在了车队的右前方。
同期声 应急兵站和蓝军袭扰分队的枪战场面
应急兵站综合保障车队迅速派出了十多名精干的战士投入到了反击战斗中。可是这支由五人组成的蓝军袭扰分队,在坚守的同时,却又在不停地撤退,很显然,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想消灭应急兵站综合保障车队,而是为了拖延行军时间。
战斗已经持续了七分钟,此时已经有三个“敌人”被消灭了,最后的两个还在负隅顽抗。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站长 张德龙
一般来讲我们的战斗力量三倍于敌,我们力争歼灭。低于三倍于敌,我们力争部分歼灭,保证梯队顺利完成机动任务。(张1 09:50:57)
十二分钟后,兵站的十多名战士干净地消灭了五名来犯之“敌”,迅速登上了车队的最后一辆运输车。
综合保障车队顺利通过了这段乡村公路,继续前往摩托化步兵旅阵地。但没过多久,刚驶出不远的车队排头汽车却突然停了下来。
原来,汽车队副队长田海东带领的头车在刚才的战斗中,前车胎被“敌人”击中,已经不能再继续行驶,此时,他们距指定的到达时间还有二十分钟。
按照演习规则,不仅车上装载的军需物资不能舍弃,而且车辆更不能舍弃。那么现在惟一的办法就是迅速更换轮胎。然而,在这片松软的沙地上,千斤顶根本无法派上用场,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同期声 应急兵站综合保障车队中的头车无千斤顶换胎
尽管是沙地,可是利用这个约五十厘米高的大木桩,不到十秒钟就可以轻松地架起运输车。战士随即迅速完成了换胎工作。一分十八秒后,这辆故障车就快速驶回了车队。
七点整,应急兵站的综合保障车队提前十分钟赶到了摩托化步兵旅的阵地,开始了应急后勤补给工作。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站长 张德龙
战斗完成了,他所有的物资的消耗都需要补充,这样说,他的物资的需求应该说是全方位的,特别是战后,他人员的伤亡需要卫勤的支援加强。
就在卫勤分队对摩托化步兵旅官兵实施医疗抢救的同时,综合保障车队中的弹药队也开始对摩托化步兵旅实施弹药补给。
同期声 弹药的补给
弹药补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弹药卸载的过程,借助这辆野战叉车,数十箱弹药很快就被卸载了下来。在极短的时间里,摩托化步兵旅的弹药储量就恢复到了战备水平。
而就在这时,摩托化步兵旅突然接到了上级的紧急命令,要求他们务必在晚上十九点以前迂回到数百公里外的某地,歼灭企图增援的蓝军机降部队。
由于摩托化步兵旅自己的后勤部队已经不可能完成这次保障任务,应急兵站奉命和这支部队一起机动,全程实施伴随保障。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次保障过程,对于应急兵站来说,却是一次生死考验。
隔断
根据一体化部署,应急兵站综合保障车队必须要在下午十三点赶到第一个汇合点和摩托化步兵旅汇合,对他们进行热食保障。在“先行-07”演习中,这是一个重点考核的科目。
在此前的两天里,应急兵站就已经多次和摩托化步兵旅联合勘察过这一大片机动区域。经过综合分析,有左右两条路线可以选为机动路线,但是这两条路线又各有利弊。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站长 张德龙
左路的路况条件好,但是也容易遭受打击。右路虽然条件差,但是比较隐蔽,不容易暴露。(10:21:11)
既然是在实战背景下进行演习,应急兵站必然会选择隐蔽性非常好的右路作为机动路线。但是,无论是选择哪一条路线,应急兵站综合保障车队都需要很好地解决辨别方位的问题。而对于给水排来说,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因为找水工作的特殊性,他们不得不单独行动。
行驶在这片半草原半沙漠的土地上,到处都是相似的地貌,而且岔路口又频频出现,给水排一旦迷失方向,将无法按时实施热食补给保障。
那么,在这片复杂的陌生环境里行军,他们又该如何辨别方位呢?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站长 张德龙
沙漠不是说纯粹的一望无边的沙漠,沙漠里面偶尔有独立树,这就是重要的方位物。10:24:00
而除此之外,应急兵站也装备了先进的指挥控制定位系统,即便是夜间行军,它也可以为车队提供精确的前进路线。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站长 张德龙
指挥定位控制系统可以及时的发现每个队他的点位和运动的迹象,如果发现他没有按行军路线行径我可以及时的指挥他、调整他。10:35:36
整个补给水源的过程非常顺利,十二点五十三分,给水排提前七分钟赶到了第一个汇合点。此时,应急兵站物资队炊事班已经全部到位,他们又将如何完成对摩托化步兵旅近千名官兵的热食保障任务呢?
通过给水排这辆专业车的快速净化处理,两个小时前抽取的湖水就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这个临时储水囊,它可以同时供给多种专业炊事车的做饭用水。
同期声 自行式炊事车和野战炊事拖车做饭的场面
在这样的野战条件下,仅仅用了四十分钟,摩托化步兵旅的近千名官兵就吃上了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
空镜转场
字幕 两个小时后
经过计算,摩托化步兵旅的数百台车辆进行了数百公里的机动行军后,必须要接受油料补给。因此,上级命令应急兵站综合保障车队必须在下午十七点半以前赶到第二个汇合点,并且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对摩托化步兵旅的油料补给任务。应急兵站综合保障车队行军所选取的右路虽然隐蔽性很好,但是路况却非常差。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站长 张德龙
路况不好,非常的复杂。主要是不平,我们这个地带的道路大部分都是沙草地,坑洼比较大,车过的多了,沙都比较的松软,大型装备不宜通行。(10:08:12)
由于兵站的大型装备尤其是油料装备的自重非常大,因此它对道路的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坚实的道路基础,一旦陷车,补给保障就将无法按时完成,在实战背景下,它所造成的后果将无法估量。既然如此,应急兵站为什么还要坚持冒险前进呢?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参谋长 刘辉东
这恰恰是锻炼我们部队的一次行军能力,我想,作为一个指挥员,不敢设想未来战争条件下,我们还能够走那些平平展展,光光溜溜的水泥路,柏油路,高速路,我不敢做这种设想,我宁愿做最坏的考虑和打算。(09:31:10)
由于路况时好时坏,应急兵站的保障车队不得不小心行驶。而就在距离第二个汇合点还有不到一百公里的时候,一场大风突然从前方席卷而来。
六级的大风夹裹着砂粒在车队前行的道路上肆虐,驾驶员胡伟意识到一场沙尘暴已经来临。此时的能见度已经不足十米。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驾驶员 胡伟
视线不好,首先就是视线不好,看不清前面的路况,车灯光好的话还可以,像在这种复杂的路上行驶,可能平时没有坑,但用灯光一照就有。12:33:23
此时,车队的行军速度明显缓慢下来。遇到这样的恶劣天气,车上的人们无法不担心车辆的安全问题。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站长 张德龙
风沙大,他后面的尘土非常大,驾驶员不便观察,后面的驾驶员如果不注意观察,容易造成追尾事故。10:36:38
尽管行驶十分危险,但他们执行后勤保障的任务也同样十分紧迫。一旦到达时间延迟,整场“战斗”将因此功亏一篑。想到这些,站长张德龙果断做出了继续行军的决定。
解放军联勤某分部应急兵站站长 张德龙
部队的所需你能够把它保证上,这是我们最高的要求也是我们最低要求。(09:53:07)
经过艰难的急行军,十七点三十分整,应急兵站综合保障车队准时到达了第二个汇合点,此时,摩托化步兵旅的二十辆运兵车也按时到达了这里。可是,就在应急兵站综合保障车队中的野战加油车准备为它们加油的时候,却在行驶中陷入了沙地。
同期声 野战加油车陷车
由于野战加油车只有在缓慢行驶的过程中,才能完全展开位于车尾的百米长的输油管道,均匀分布在输油管道上的二十管油枪才能发挥作用。同时考虑到摩托化步兵旅接受油料补给的车辆很多,因此这片少有的开阔地就成了最理想的地点。然而让应急兵站没有想到的是,这辆注满油料后重达数十吨的野战加油车却陷进了一潭“沼泽”。尽管大家想尽了办法,依然没有摆脱困境,汽车反而越陷越深。
按照经验,加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而此时,距离规定的一个小时还剩下最后五十分钟。十分钟内,如果野战加油车不能成功摆脱困境,将无法按时完成对摩托化步兵旅的油料补给任务。那么摩托化步兵旅就会失去歼灭蓝军机降部队最佳时机,这场战斗也因此将以失败告终。
就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本来是用作卸载弹药的野战叉车却出乎意料地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期声 个头非常小的叉车把个头非常大的野战加油车拖出了沼泽
七分钟后,野战加油车成功摆脱困境,马上开始了加油的准备工作。
同期声 野战加油车加油的准备工作
很快,野战加油车完成加油前的准备工作,摩托化步兵旅的二十辆运兵车快速奔向了管道前的油枪。
同期声 野战加油车加油实施加油的过程
十八点二十九分,尽管遭遇极端不利的险情,应急兵站还是提前一分钟完成了对摩托化步兵旅的油料补给任务。
在茫茫的夜色中,摩托化步兵旅的运兵车向前沿阵地急速驶去,一场更加激烈的歼灭战即将打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