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石家庄解放六十周年系列节目
《石破天惊》 第一集
[字幕:河北 正定]
解说:常山战鼓,是中国四大名鼓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战鼓就在这片大地上敲响。五百年后三国争霸,这里诞生了一位盖世英雄。在声声战鼓的伴随下,他纵横天下半个世纪,被世人尊称为常胜将军赵子龙。
正定,北距石家庄15公里,正定之战不仅为这座千年古城又平添了一段战争记忆,而且成为我军攻克第一座大城市石家庄的前奏和预演。
[说明字幕 :毛泽东 蒋介石 ]
解说:这张许多中国人都熟悉的照片拍摄于1945年,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这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十九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最后一次面对面的较量。蒋介石年长毛泽东6岁,当时统率的军队是毛泽东的3.4倍,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的人口和几乎所有大城市。1947年3月19日,蒋介石的得意门生胡宗南攻入早已是一座空城的延安。兴高采烈的蒋介石,第二天清晨就发出嘉奖电,称此举: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来积愤。
[说明字幕 :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来积愤]
解说:在最后告别延安前,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却这样叮嘱警卫排长:房子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具一点也不要破坏,延安,我们还是要回来的。此时的蒋介石并没有意识到,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正是他的对手毛泽东的高明之处。1947年3月21日,就在南京城内庆祝“国军收复延安”的招待会纷纷举行之际,在陕北枣林沟一盏用土豆做成的油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成立一个中央工作委员会,一个中央前敌委员会。
解说:1947年4月26日,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作委员会一行到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最后选址距石家庄西北80公里的西柏坡作为中央工委的机关所在地。
[字幕:石家庄 西柏坡]
解说:从此,作为华北重镇的石家庄和这座不起眼的小山村西柏坡一道,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字幕: 赵福山 西柏坡纪念馆馆长助理 研究馆员]
“西柏坡村庄比较小,只有85户 325口人,村庄小便于保密……而且它的后边呢,有一个小山包,也便于防空”。
解说: 石家庄又名石门,位于太行山脚下,西出太原,东接山东,南连豫鄂,北通平津,素有“燕晋咽喉,南北通衢”之称,平汉铁路将北平、徐水、保定、清风店、石家庄连为一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柏坡交通便利,物产丰富,这里党和人民群众的基础好。1921年,平山县就建立了党组织,抗战时期全县25万人口中就有9万人参军参战,是边区著名的抗日模范县。
[说明字幕 :杨得志 罗瑞卿 杨成武 耿飚 潘自力 ]
解说:1947年6月1日,为了适应大兵团运动作战的需要,中央工委向中共中央建议,决定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杨成武任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于9月初发起大清河北战役,这是野战军成立后的首次战役。由于战役之初围敌过多,虽然消灭敌军5000多人,却打成了消耗战,我军伤亡多达6000多人。
解说:首次歼灭战失利,刚组建的野战军部队情绪有些波动。有人这样发牢骚:本来想吃口肥肉,结果肉没有吃到,倒把门牙顶掉了。
[说明字幕 :聂荣臻旧居 ]
解说:听到大家的议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这样回答:顶掉了门牙可以镶金牙。
解说:1947年的秋天,战事频繁的中国大地上硝烟四起。但战争的天平在发生着微妙变化,蒋介石脸上洋溢了一年的笑容开始悄无声息地隐退。为了缓和日趋紧张的东北战局,蒋介石准备抽调华北部队增援东北。针锋相对,毛泽东明确要求晋察冀野战军必须钳制关内敌军,策应东北。
[字幕 :河北 徐水]
解说:尽管一个月前,大清河战斗失利的包袱还没有抛掉,但聂荣臻对中央战略上的决策坚决执行。1947年10月,为配合东北民主联军作战,野战军司令部把目光聚焦到了保定以北的古城徐水。 原来这是杨得志等人的围城打援之计。目的是吸引敌人前来增援解围,便于在运动中歼敌。
解说:10月13日16时30分,晋察冀野战军对徐水发起猛烈攻击。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一下子把五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团沿固城、容城两个方向齐头并进,企图解徐水之围。一时间,徐水城几百公里外,大部队浩浩荡荡,战车滚滚,杨得志期待已久的援敌终于出现了。徐水城内激战正酣,新的麻烦也摆在了杨得志面前。在狭小的徐水、固城、容城三角区域,一两天内,竟然集结了双方数万人马,这如何拉得开架式。更要命的是,敌军仗着绝对的空中优势和炮火优势,紧密协同,齐头并进,晋察冀野战军拼死奋战也切不开一个口子。
解说:徐水地区两军对峙,战役计划未能实现;激战5天后,杨得志决心撤出战斗,西走待命。17日下午,我军主力开始向路西运动。不知不觉,部队已经走出十几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份突如其来的电报,送到了杨得志的手中。电报称:敌第3军军长罗历戎16日率该军主力出石家庄,请你们相机处置。
[说明字幕 :中南海居仁堂]
[说明字幕 :蒋介石 孙连仲]
解说:原来,当我军在徐水地区与敌对峙时,蒋介石在北平中南海居仁堂召开会议。蒋介石误认为我军在保北地区,已被他的主力所箝制。于是,他叫孙连仲命令石家庄第3军军长罗历戎率主力赶赴保北战场,企图南北夹击晋察冀野战军于保定地区。
[说明字幕 :原国民党第三军军部旧址]
解说:把罗历戎引出洞,早在围攻徐水、调动敌人来援时,杨得志、杨成武就曾考虑过。但石家庄距离徐水路途遥远,而且兵力本来不足,把罗历戎引出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蒋介石错误地估计形势帮了我军的大忙,在保北战场上千调万寻未能出现的局面,却在石家庄方向形成了。
[说明字幕 :杨得志、杨成武 耿飚]
解说:究竟走哪步棋呢?此时此刻对指挥员来说,需要慎重,更需要果断和勇气。
解说:很快,参谋长耿飚蹲在秋风萧瑟的田野里起草命令:全军除原攻击徐水归二纵指挥的部队外,其余部队接命令后立即掉头南下,直插清风店地区。落日西沉,时针指向17日17时30分,从接到敌情变化的电报,到发出南下清风店的命令,总共用了不到半小时。
解说:但现在三位指挥员面临的问题是,罗历戎的第三军距清风店地区只有45公里,晋察冀野战军主力离清风店地区,最近者75公里,最远者达120公里以上,而且正在继续西进。所以,能不能打好这一仗,关键是晋察冀野战军能不能赶在罗历戎的前边,到达清风店。瞬间,一切的一切突然都集中在了时间上。“全歼第三军,先靠急行军,活捉罗历戎,双脚第一功。”奇特的动员令成了官兵们心中唯一的信念。晋察冀野战军6个旅的兵力,如同六支离弦的弓箭向清风店地区急进。
解说:19日午后,罗历戎带领的14000多人马渡过唐河,临近清风店,突然接到大部共军南下的情报。罗历戎心中一惊,他一路最担心的事情到底发生了。罗历戎急忙向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报告军情,却遭来上司的一顿痛骂:共军连辆汽车都没有,他们靠什么在二十小时内从保北赶到保南的清风店?难道他们会飞?难道他们是神行太保?
[说明字幕 :孙连仲]
解说:孙连仲告诉罗历戎:放心北进,尽快实施委员长制定的南北夹击计划。无奈之下,罗历戎急令部队快速行军,以最快速度通过清风店。如果他的行军意图得以实现,晋察冀野战军把罗历戎部拖住、包围、吃掉的战役计划将成为泡影,而且随时可能陷入被敌人南北夹击的危险境地。动用一切手段拖住罗历戎,成为战争取胜的关键。
解说:在华北局召开的土改会议会场上,聂荣臻把冀晋区委书记王平悄悄叫了出来,让他马上赶回前线,指挥地方部队和民兵,想办法拖延罗历戎北上,为杨得志他们赢得时间。
[说明字幕 :王平]
解说:此时乘坐美式吉普的罗历戎,却在为行军缓慢而发怒,更为部队的吃饭问题在发愁。凡是他的部队到达的村庄,除了四壁空空,有些地方水井都填了,别说人吃的,连喂牲口的草都找不到。
解说:在解放区,战士们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番景象:村头上、大路旁,早已经站满半夜接到通知赶来的乡亲们,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容器装满了不同的食品,大路旁每隔50米左右便放着一口大缸,盛着烧好的开水和小米粥。
[说明字幕 :河北 定州 西南合村]
解说:19日天黑前,晋察冀野战军主力部队终于赶在罗历戎前面到达清风店。他们迅速将全部敌人迂回包围在清风店东北的几个村子里,当即连夜冒雨进行战斗准备工作。20日拂晓,寂静了一夜的清风店地区沸腾了,天色微明,我军发起攻击。
解说:罗历戎连忙拍发电报,叫飞机快来助战.敌人十余架的轰炸机群昼夜不断,轮番在我军上空扫射轰炸。战士们后来摸到了它的飞行规律,到房顶上把轻重机枪集中到一起对空射击,打下了飞机,6位飞行人员成为俘虏。
解说:战斗进行到21日晚上,周围的几个村庄都被我军攻占,罗历戎剩下的1万多人马,被我军全部围困在西南合村,在这个不满400户人家的村子里乱成了一团。罗历戎连连向北平发出求救电报:今晚援兵不到,全军就要殉国。我只有自杀。但是,直到22日凌晨,仍然不见援兵到来。
解说:罗历戎哪里知道,他迟迟等不来的援兵早已被晋察冀野战军的阻援部队拦住。就在保南清风店激战正酣时,保北的一场恶战也在进行。我军主力南下后,留在保北的只有12个团,而当面之敌却是扭在一起的5个美械装备师,共19个团。但野战军的官兵们心里清楚,北线阻击与南线歼敌是同一战役的两个战场。只有坚决阻击援敌于保北战场,才能确保歼灭第3军。21日,阻援到了最紧张的关头。孙连仲、李文以10个团的兵力向我猛攻,孙连仲甚至亲自飞临上空督战。援军坐在几百辆汽车上,准备一旦突破阵地,就冲过徐水、保定,直扑清风店。如果19个团的敌军主力突破我军阻击南下,不但敌第3军之危顿时可解,而且势必对我南下部队形成夹击之势。整个战争的局势将发生逆转。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被击退。从保定到清风店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敌人用了两天多时间,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没能前进半步。
解说:22日凌晨,晋察冀野战军向西南合村发起最后进攻,很快打掉了敌人的师部、军部。失去了统一的指挥控制,罗历戎兵分三路突围的计划被彻底打乱,最后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
[说明字幕 :聂荣臻 罗历戎]
解说:战斗结束后,聂荣臻会见了罗历戎。罗历戎是当年聂荣臻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时的学生,也是聂荣臻的四川老乡。时隔20年后师生再次相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说明字幕 : 罗历戎 杨成武]
解说:历史又过去了30多年。1983年,已经82岁的罗历戎成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当年的对手杨成武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专程到罗历戎的房间看望,并送他一本自己撰写的《忆长征》回忆录,扉页上写到:“送给罗历戎同志留念”。
解说:清风店一战,我军歼敌17000人,“创晋察冀歼灭战新纪录”,受到转战陕北的党中央的祝贺和嘉奖。
1947年10月22日,清风店战役结束半个小时后,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向中央军委发电:我拟乘胜夺取石门。
说明字幕 :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
解说:23日,毛泽东亲自拟电: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
解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历史上一场石破天惊的战斗即将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