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珠海电视台】
欢迎关注“情系中国航展”大型异地采访活动。下面请看记者从北京发回的报道。
“大家好,我是海丽。在来北京之前,我们就想看能不能就我国大飞机的研发情况进行采访,在中国科学院一个朋友的联系下,我们终于如愿以偿,我们的记者胡军现在就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情系中国航展”报道组记者胡军:“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当中,已经把制造大飞机的计划纳入其中,今天就这样一个话题,我们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采访了相关的研究人员。”
这位在德国和日本工作了6年的杨国伟现在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三年前回国,今天他终于完成了这份大飞机研究总体论证报告。他告诉记者,对大飞机工程而言,中国航空工业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要把飞机造出来,这是解决国家需求的重点工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在我国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高的今天,大型飞机的发展一定要从长计议,一定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一定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要尽快切实地拥有大型飞机研制能力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产业。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国伟:“第一,从发展国民经济急需这样的大飞机,或者支线客机,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二点,从事军事用途来说,发展大型运输机也是国家急需。”
大型飞机由于其体积大、载重量大且航程远,有一些特殊的问题仍然需要解决。并且升力和结构重量的矛盾使得大飞机的设计也尤为困难。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国伟:“你要设计一个很好的飞机,反正有两点,第一要有合理的布局,造出这个外型,然后要有先进的结构设计;第二点,造大飞机在天上飞,首先你要在地下实验,我们叫风洞实验,就是模拟在天上飞行的条件,那一个大飞机(实验)就要特别大的风洞,我们国家的大风洞方面(欠缺),国外有了,但是我们还不太具备。”
中国正面临着国内民航市场快速成长和未来对民机的巨大需求。据美国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中国还需要购买民用客机2100~2400架,价值高达197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把国内市场拱手让人又受制于人,这也要求我们尽快研制出自己的大飞机。
“情系中国航展”报道组记者侯海丽:“杨国伟研究员说,大飞机计划是一项中长期规划,经过众多航空人的努力,相信在2020年,我们国家自主研发制造的大型飞机终将翱翔蓝天。”
[相关链接]
所谓大飞机,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它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
(责任编辑: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