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的一天,浙江舟山某荒岛,岛岸悬崖峭壁,四周水深流急,我海军官兵将一块重约1.5吨的石碑从船上卸下,然后顺着273级陡峭的台阶,用木板作支撑,用石板为石碑铺路,一步步地将石碑拉上山顶。
据《解放军报》报道,中国东海辖区的10座领海基点石碑9月12日全部建成。石碑的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等法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在千里海岸线上建起象征国家主权的石碑,东海舰队海测船大队官兵历时两年多时间,累计航程8000海里,攀爬岛礁数百座。
2005年12月的一天,浙江舟山某荒岛,岛岸悬崖峭壁,四周水深流急,我海军官兵将一块重约1.5吨的石碑从船上卸下,然后顺着273级陡峭的台阶,用木板作支撑,用石板为石碑铺路,一步步地将石碑拉上山顶。
据《解放军报》报道,中国东海辖区的10座领海基点石碑9月12日全部建成。石碑的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等法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在千里海岸线上建起象征国家主权的石碑,东海舰队海测船大队官兵历时两年多时间,累计航程8000海里,攀爬岛礁数百座。
10座石碑点如何确定?
领海基点是计算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的起始点。中国这次在东海辖区新建的10座领海基点石碑,东起江苏连云港东北海域的达山岛,西至福建东山东南海域的大柑山岛,涉及江苏、浙江和福建三省。
本报特约记者日前采访了东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官兵。据他们介绍,两年前,东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领受领海基点标志的建设及测量任务。官兵们首要任务是进行图上作业。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的领海基点相关要求,他们在地图上初步选定基点位置,一般每个位置选定两到三个点。他们前后花了20天完成这个任务。
随后,小组成员分成几个小分队,分头对基点所在岛或海域的地理位置、地质结构、水深、潮汐、气候等影响立碑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勘测。这一过程是建碑过程的关键,通常要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遥感图像处理设备等高精尖装备。
潮汐变化不定或地质结构不稳定的海岛和海礁,不宜选作领海基点,而且国际上要求领海基点必须在涨潮时露出海面。因此,选点时必须仔细考察岛礁在涨退潮时的情况。一般来说,对每个预选点的测量平均需要15天左右。10个点总共需要约300至450天。
最后官兵们从实地考察测量和收集资料中比对,选出最合适建碑地点。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及相关国际惯例,海上界碑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立在礁上,一种是建在海岛上的。
东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官兵说,10个界碑地域分布较广,从一个基点到另一个基点,海上大约需要航行将近一周。
而如何从风浪较大的海面上把重达1.5吨的石碑立上岛礁,这既是东海立碑作业的关键,也始终是困扰官兵们的一个难题。据悉,对于面积较大、易于靠泊的岛屿,官兵们一般用大船运输石碑,然后通过装在大船上的机械设备将石碑吊上山顶。
对于山体陡峭、无法用机械设备作业的岛礁,官兵们一般将石碑捆绑在特制绳索上,然后靠人力将石碑一点一点地吊至基点安装好。对于面积较小、测区暗礁多的岛礁,军用船艇根本无法靠泊,官兵们只能租用地方的小渔船接近。
另外,在恶劣的天气里连续高强度工作,这对官兵们来说也是个难题。由于领海基点地处南方且大多远离大陆,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既有悬崖峭壁、嶙峋怪石、险海荒滩,更有类似当年红军走过的沼泽草地。分队官兵经常风餐露宿,不仅面临各种毒蛇的威胁,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和烈日的炙烤,甚至冒着重创的危险。据报道,2005年6月在浙江某海岸滩涂,某分部陆测分队长在进行测量作业时,身子突然陷入泥潭中,泥浆很快没过了胸际,他眼疾手快,将测量三角架横挡在身前,才延缓了下陷速度。周围同志连忙抛过绳索,七手八脚地才把他从“死亡陷阱”里拽了出来。此后,官兵们愣是爬着测遍了整片滩涂。
(责任编辑:游文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