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应用
美国国防部评估突出中国有意采购名为“环境”的灾难/环境监视卫星星座。“环境”项目一期包括3枚卫星,其中2枚安装有光学、红外和多普勒成像设备,1枚安装有1部合成孔径雷达(SAR)。项目二期包括8枚卫星,分别是4枚成像卫星和4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称:“在下一个十年,中国将拥有雷达、海洋监视和高分辨率照相侦查卫星。中国将最终部署先进的成像、侦查和地球资源系统,这些系统都有军用价值。”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强调,过渡期内中国将利用商务卫星系统作为已有资源的补充,可供使用的包括法国的SPOT系统、美国的Landsat系统、加拿大的Radarsat系统及美国的Ikonos系统和俄罗斯的成像卫星。
导航和计时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同时还关注了中国导航和计时航天设备,提到中国目前在轨的三颗“北斗”卫星能够为中国和周边区域提供导航,精确度是20米。该报告称:“北斗是一种主动定位系统,要求卫星和使用者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延时造成了使用者接收的位置存在误差。北斗系统适用于移动缓慢的军队、舰船和车辆。北斗系统的主动性特点也使其具备了接收和传递保密命令的能力。”美国国防部报告称,在该空间应用领域中国也使用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卫星,并且还投资参与了欧盟伽利略导航系统项目。
在载人航天领域,美国国防部报告提到中国在2005年10月12日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两名宇航员在10月17日安全返回地面。该报告称:“这是中国宇航员首次在太空做科学实验。媒体报道称中国将在2007年进行第一次太空行走,并在2009到2012年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中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时拥有载入空间站。”报告结论称,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成功需要大量系统合成和计划,这是中国快速发展和迅速崛起为航天大国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