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正在大凉山海拔3000多米山巅进行高寒山地适应训练的成都军区某高炮旅突然接到上级机动转场至山下低海拔地域的演习命令。记者有幸跟随该旅数百台车辆长途机动进行了一次‘冰与火”的切身体验。
一接到命令,部队仅用20分钟就做好了出发准备。 只见长长的车队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排成了一条长龙,整装待发。此时天空中大雾迷漫,夹杂着点点细雨,能见度只有十来米。虽然已是6月天,可记者穿着绒衣绒裤,裹着厚厚的大衣,仍觉得寒气透骨。在指挥车的温度显示屏上,显示此时的温度为5℃。
随着一声令下,车队分为4个行军梯队,顺着险峻陡峭的山崖融入茫茫大雾中。笔者坐在第四梯队的指挥车里,只肯e看见前车的防雾尾灯时隐时现,车队以每小时25公里的时速徐徐向山下行进,大雾也随之隆嘲《去,崇山峻岭、沟壑溪流渐渐显露。望着路边深不见底的山谷,笔者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还没等笔者缓勘申来,前方车队突然停了下来,笔者上前—看,原来JU旨挥部临时下达了机动途中装备抢修演练命令,对所有车辆进行了一次应急战损维修……20分钟后,车队又踏上了征程,车速也随着大雾的散去逐渐加快。笔者的紧张c/降也陬i平静下来。没走多远,山谷中便响起了刺耳的防空警报。车队紧急停车,各火力单元迅速停车奶,J,做好了对空射击准备,其余人员也迅速下车疏散隐蔽。笔者也跟着躲进了路边—个山石后面,望着山路上一门门火炮,钻旨苍穹,玄兵/门大声传递着战斗口令,禾钠挑搜索跟踪着空袭目标,直至‘(敌机’仓皇逃蹿。
车辆继续开进,灿pJ陕了行军速度。随着海拔高程降低,笔者也感到身上的棚隧惭多余起来,—路走—路脱,头上仍然冒出了细汗,当部队准时到助旨定地域时,笔昔/站辩车山牡lj了三个数据,行程:134公里,用时3小时21分,温度34℃。当笔者穿着背心大汗淋漓地走下寸辨车时,战士/门正在骄阳下挥船,构筑野战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