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详细]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最多,随后,它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1914年,出兵中国山东。)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要》…[详细]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详细]
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决定先以一部兵力攻占安庆,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然后以主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以北地区,由武胜关攻取武汉,另以一部沿长江西进…[详细]
密支那战役为中日战争中驻印远征军反攻缅甸战役中进行的一次城市进攻作战,以奇袭开始,以消耗战结束。最终占绝对优势的中美混合支队历时近100天,以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3000余人…[详细]
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详细]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详细]
1941年6月,冀中蠡县一区的群众在斗争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把孤立的隐蔽洞改造成地道。冀中区党委及时推广了人民群众在对敌斗争中改造平原地形的这一创举,并在斗争中不断完善。许多地方形成房房相通,村村相联,进出方便,能藏、能防、能打、能机动的完整的战斗地道体系…[详细]
1937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这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太原失守后,晋察冀三省联结地区的多数县城都空了。”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陈春森说,早在1937年10月,聂荣臻就带领约3000人的队伍开始创建根据地了…[详细]
· 敌后战场主要是游击战为主,力量较为单薄,但机动性强,隐蔽性高,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军!特别在打过长江后,日本兵力不足,更让敌后的小规模作战有了发挥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