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台海作战的“新面貌”:卫星制导,导弹上膛,解放军远程精准打击

原标题:台海作战的“新面貌”:卫星制导,导弹上膛,解放军远程精准打击

“2027解放军远距离打击,台湾准备好了吗?美国准备好了吗?”这是台湾军事专家罗庆生发出的一个军事疑问。罗庆生以美军印太司令阿奎利诺所宣传的“2027解放军收台”为假设时间点,判断当前美台在应对解放军对台“武统”方面的准备工作。

解放军远距离精准打击,这就是未来台海作战的“新面貌”

罗庆生认为,对台湾而言,威胁最大的莫过于解放军的导弹和无人机,它们能够对台湾岛内的重要军事目标发起精确打击。罗庆生还表示:对于台湾而言,应对解放军高精度打击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美国海军,进行“分布式部署”,尤其是那些具有高价值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分布式部署”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避免被“一锅端”,但它意味着实力同时也被分散,尤其是对更弱的一方而言,情况可能会更加糟糕。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罗庆生的“分散部署”理论。

(一)美国国内一直在炒作所谓的“戴维森时间窗口”,但罗庆生表示:能力和意愿是两个关键因素

3月下旬环球网曾披露:美国军方又开始炒作所谓的“2027”。而就在日前台湾《中国时报》刊登了岛内军事专家罗庆生所发表了的一篇文章,他以美国人经常炒作的2027作为一个时间点,研判目前美国和台军的备战情况。

文章开头是这么说的:美军印太司令阿奎利诺在国会作证时重申,解放军正在为2027年收台做非常充分的准备,他们有能力在这个时间点完成对台统一。很多人认为这是阿奎利诺在刻意示警:大陆已经准备好要在2027年对台“动武”。但这种判断其实是错误的,战略行动往往是从两个方面做研判的:能力和意愿。阿奎利诺强调的则是能力,即在2027年解放军将有能力完成对台“武统”,但至于说会不会,这就要看大陆的意愿,即是否要放弃和平统一,转而寻求“武统”。

美国国内一直在炒作解放军可能要在2027年开启对台“武统”,这就是所谓的“戴维森窗口”

事实上,所谓的“2027收台”在美国国内已经传了很长时间了,它最早出现是在2021年,当时美军印太司令戴维森在国会听证时称,他认为大陆会在未来6年时间内收台,做一个加法换算的话,也就是说,大陆很有可能会在2027年之间收台。

由此,2027年也被外界称为是“戴维森时间窗口”。此后,美国国内似乎很笃信这一时间点,很多政客官员都言之凿凿地认定所谓的“2027年”。而在日前的国会听证会上,阿奎利诺又再次炒作这一时间点。根据后来披露的信息看:这次阿奎利诺之所以要再次在国会炒作这一时间点,主要是为了向美国国会争取一笔军备换装费用。

从美国军方历来的表态看,当准备从国会要钱发展军备时,炒作“中国威胁”以及台海局势似乎成了一个屡试不爽的手段。

不过美国国内在炒作此事的表达也很有意思,为了避免自己的“预测”错误,他们总是说:2027年前解放军有对台“武统”的能力。所以这才有了罗庆生所谓的“能力和愿意”的说法。

根据美国战略学界以及台湾岛内的评估:研判解放军收台能力是否成熟共有这么几个标准:至少3个成军的航母战斗群、高效的后勤体系、海空联合作战的成熟。美国的观察家们普遍认为,在2027年前解放军有望完成这些标准,从而拥有更高效的“收台”能力。

按照美国方面的评估,解放军对台作战军力的成熟至少需要3个航母战斗群

(二)台军还停留在“二战作战思维”阶段,台海冲突结果不言自明

罗庆生随后继续在文章中写到:如果台湾相信美军高层的战略判断,那么对他而言,2027年将是他“备战”的重要时间点,如果解放军真的打过来的话,台军将不得不应战。近年来由于台海局势的紧张,台军虽然一直在强调“备战”,从美国也采购了不少军备,但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预示未来的战争样貌将不同以往,如果台军还打算用之前的思维去打台海冲突的话,结果将不言自明。

罗庆生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受俄乌冲突的启示,现在大家都认可无人机在未来战场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解放军为此研发、生产了大量的无人机,未来如果解放军决定要对台“武统”的话,会有大量的无人机组成一个“蜂群”直接从大陆穿越台湾海峡直扑台湾岛。而台军现在的表现则很有意思,当兵役延长到1年后,台军每天的训练任务是增加每人的打靶总发数,以及移动位置、故障排除等射击技巧。这可是最传统的训练方式,是在用“二战思维”来应对未来的高科技战争。台军可能不知道的是:未来在战场上,他们所需要面对的不是解放军战士,而是从空中来袭的无人机,他们打靶打得再精准,在无人机对地攻击面前又有什么用呢?他们能够击落快速移动的无人机吗?

罗庆生还特别援引了著名军事战略家蒋百里的一句话:“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背者亡”。军队如果仍使用纸本地图、无线电通讯与步枪射击,在无人机面前,他们将毫无战力可言。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5G时代,军事技术正有日新月异的更新,未来士兵在战场上的角色并不是承担过去“杀手”的角色,而是战斗工程师。在战场上,一名军用无人机操作者远远要比一名普通的“步枪射手”更具战场价值。

事实上,无人机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可要比传统的步枪扫射强太多。士兵可以通过操纵无人机,不受时间、地理限制地对地面敌对目标发起攻击,而且这还可以让士兵避免遭遇大伤亡,从而塑造一种极高的“作战性价比”。

俄乌冲突让无人机火了一把,未来台海作战,无人机将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

不过从罗庆生的这番描述看,毋庸置疑,台军的作战思维与解放军相差甚远,这已经预示了未来台海冲突的最终结局。

(三)罗庆生认为,未来解放军对台作战的“新面貌”将是远程精确打击

罗庆生继续在文章中写道:除了地面作战因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而改变传统战争样貌外,海、空作战也因为军事科技不断创新而出现新的模式,以往大家耳熟能详的战术与战法,将被新的战场规则所取代。

他还特别从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中举了几个例子:3月26日,俄军向乌克兰境内发射了“锆石”导弹。对于一名军事观察者而言,这里面最重要的点不是它打了哪里,效果如何,而是俄军能够从1000公里外直接对特定目标展开攻击。

4月2日,乌克兰的无人机飞越1100公里直接袭击了俄军的炼油厂。对军事观察者而言,这里面最重要的点是乌克兰无人机的打击范围竟然能够超过1000公里。

日前以色列空军向伊朗驻叙大使馆旁边的一所5层建筑发起了对地攻击,这所建筑随后被夷为平地。对军事观察者而言,最大的点就是以色列的远程精确打击。

所以现在化战争形式已经转向了远程打击,攻击距离大幅延伸已经没有前、后方的区别。

如果应用在台海局势的话,即使解放军的航母没有部署在台湾岛东部,但大陆的导弹已经让台湾没有了前、后方之分,因为解放军的导弹可以很轻易地越过台湾海峡乃至中央山脉,直接打到台湾岛的东海岸。

导弹在某种层面上突破了地理限制,它让台军没有前后方之分

不过罗庆生还特别分析了以色列对伊朗驻叙大使馆的精确打击事件,他表示,以色列的对地打击堪称神乎其技,目标大楼倒塌,旁边大楼却近乎无损,这种成功的外科手术式精准打击主要取决于卫星导引技术的成熟。在攻击之前,目标的经纬度会被输入到导弹的控制发射器中,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会随时接受“卫星导航”信号,如果有意外的话会修正位置信息,随后向目标飞去。

可以这么说,卫星导引技术改变了战场规则,不仅精度高,而且相较于其它导引技术价格远为低廉,当确认目标的准确定位后,导弹和无人机在进行攻击时已不再需要传统的人力导引方式,高空卫星会发挥及时、低廉的作用。罗庆生还表示:大陆在卫星定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北斗导航卫星”是最好的例证。

罗庆生还在文章中表示:现在大陆的导弹、无人机、卫星导航已经非常齐全,而且导弹、无人机技术更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大疆”已经成了全球知名的无人机生产公司;而在导弹方面,解放军更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其已经陆续服役了多款高超音速导弹,而截止目前,美国还依旧停留在高超音速导弹研发方面。

总而言之,解放军拥有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未来台海冲突将以这一先面貌出现。

罗庆生还描绘了这么一个场景:如果解放军决定要对台“动武”的话,远程高超音速导弹将会迅速砸向台湾岛,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台防务部门、衡山指挥所以及其它特别关键的军事指挥设施,这些建筑都会被解放军的精确导弹所摧毁,鉴于解放军高超音速导弹的“快”与“不规则”机动,台军根本难以拦截。

对于解放军的高超音速导弹,外界最熟悉的就是东风-17,它能够无规则机动

随后罗庆生表示:对台军而言,应对解放军导弹精确打击似乎成了一个无解难题,现在台军能做的恐怕就是学习美军,做“分散部署”。

(四)罗庆生提出台军应学习美军做“分散部署”,不过这依旧难改战事结局

过去为了应对美军航母的介入,解放军发展了以导弹为核心的“区域拒止”,现在解放军有了高超音速导弹,这一战术得到了更大的升级,而且这里面甚至还形成了一种极不对称的“成本消耗”。航母是全球最高的单一军事资产,按照美国海军的造价,一艘航母再加上其甲板上的舰载机机队预计将超过160亿美元。如果中美两围绕台海局势爆发冲突的话,解放军的导弹首先会瞄准美军的航母编队,多枚高超音速导弹会齐射,届时美军航母恐将在劫难逃。

这就意味着一旦美军航母战时进入西太平洋后,将处于一种险地,但美国海军的战力主要就来自于航母,如果航母不来的话,美军又该如何作战呢?

所以美国海军提出了“分布式海上作战”的理念,让所有大小舰艇甚至运输补给舰都具备反舰攻击能力,彼此再通过数据链路联结,整合资讯与战力。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根据这一作战理念编组滨海战斗队,战时将在台湾岛周边打造多座分散式“远征前进基地”,牢牢控制巴士海峡和宫古水道,打击面覆盖整个台海。

罗庆生表示:“分布式”或“分散式”的核心是“价值分散”,避免军力过于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高价值目标,最终被解放军的远程精确打击“一锅端”。鉴于此,台军是否也应该模仿美军,把台军的各个基地、指挥机构做分散部署,避免集中化,以防止解放军在战时的精准外科手术打击。

为了应对解放军的“区域拒止”,美国海军提出了“分布式”作战的理念

罗庆生的这一理论倒是很有意思,这是在建议台军把自己的指挥机构分散化。事实上,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即使台军做了分散化,这恐怕也将是一个无解难题。

这里面主要有这么几个点:其一,罗庆生提出这一理论的依据是美国海军的“分布式”作战。不过美国海军的“分布式”作战有一个大缺陷,它的价值虽然分散了,但在这一过程中,它的战力也在分散。对一个航母战斗群而言,它的核心就是航母,导弹来袭时,主打目标依旧是主航母。原本美军航母在应对解放军的高超音速导弹时就很脆弱,如果再搞分散部署,把航母战斗群做拆分的话,恐怕美军航母会更加脆弱。

罗庆生也谈到了这一点,他在文章中表示,美国海军分散后的战力显然不如之前的航母打击群,它们尤其缺乏中、远程火力。

如果把这一场景复制到台海的话,台军把大型目标从集中化变为分散化,这确实能够让目标价值缩小,但台军的指挥系统可就分散了,即使他们能够凭借通讯进行沟通,但别忘了解放军有成熟的电子战技术,这能够在战时迅速掌控台海上空的“制电磁权”,如此一来的话,台军的通讯会被迅速切断,此时台军指挥系统将会被彻底瘫痪。

其二,罗庆生建议台军把一些高价值目标做分散化,台湾岛内的面积很有限,一旦开战的话,解放军的远程打击会迅速覆盖整个台湾岛,届时还台军再分散,也逃不出解放军的打击。

“分布式作战”不适合台军,因为最终的作战结果已定,无论怎么打,台湾都是输

而且退一万步讲,像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台防务部门,台军重要军事基地等,他们如果要分散的话,无非是再多建几个建筑物,这可是要耗成本的,尤其是建军事基地,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但最终的结果依旧是难逃解放军的精确打击,说来说去,这与最终的结局并没有区别。

所以“分散部署”虽然能够避免让高价值目标过于集中,但它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相反如此一来的话,还会衍生出新的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