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遗憾与大学生的坚守
——红军长征停留最长地甘肃岷县见闻
离别家乡60载,开国少将为何不忍回乡?平凡的长征纪念馆解说员的岗位,“80后”女大学生为何选择坚守?
探访甘肃岷县——当年红军长征途中停留最长的地方,这两个问号一直萦绕在记者心头。
1936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岷县,随后便在当地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张明远为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上任后的张明远,在积极开展宣传、筹粮筹款的同时,还组建了一个3000多人的新兵团。57天后,经过休养生息恢复了体力的4万多红军官兵离开岷县,3000多名岷县子弟兵也随之北上。后来,这些岷县子弟兵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讲解员刘彩云在给记者讲述红军在岷县战斗历程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
岷州会议纪念馆新馆开馆时,县里请来了张明远将军的儿子张滨江介绍情况。张滨江含泪告诉刘彩云,父亲非常思念故乡,一次次想要回到岷县,但最终也没能成行,就是觉得愧对牺牲的3000多名子弟兵。看着60多岁的张滨江老人一次次忍不住地流泪,刘彩云内心受到极大触动。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对于后来担任原总后勤部副部长的开国少将张明远来说,战死沙场的3000多名子弟兵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伤痛。
1996年3月20日,张明远将军逝世。按照他的遗愿,骨灰撒放洮河两岸。滔滔的洮河迎接了英雄的回归,生前不忍回乡的他,随着河水的脚步滋润着岷县的每一寸土地,感染着每一位岷县人。
刘彩云就是其中之一。在调到纪念馆工作之前,大学毕业的她在乡镇办公室工作了8年,对于岷县历史了解并不多。在此后的讲解工作中,“80后”的她被长征和张将军的故事深深感动了。
刘彩云告诉记者,每当看到张明远将军回忆录《雄关漫道》和扉页上洪学智上将“从放羊娃到将军”的题词,她都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她为岷县有这样优秀的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
2015年,组织拟任命刘彩云为岷县文广局文化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征求她意见时,已经完全沉浸于讲解工作的她,回想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讲解、学习、查找史料以及与红军后代的接触,还有参观者诚挚和渴望的目光,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岗位。最终,她选择继续做一名纪念馆解说员。
“每天,当我面对观众、面对红军先烈,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一直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刘彩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