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文配图:前掠翼版歼-20?弹舱全开如死神展翼。 |
近日,俄罗斯SAT-KB公司公布了一组该公司研发的SR-10教练机试飞图片,该机采用的前掠翼布局十分引入注目。战机采用前掠翼布局,可获得以下优势:1.结构优势,可使飞机的内容积增大,为设置内部武器舱创造了条件;2. 可使飞机在亚音速飞行时具有非常好的气动性能,从而大大提高其在仰角状态下的机动性。3.前掠翼飞机的升力更大,载重量增加30%等。
从SR-10的官方宣传资料上看,该型机的最大平飞速度仅为0.85马赫,最大起飞重量2.7吨,是一种亚音速轻型教练机。
在SR-10问世前,提到前掠翼战机,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俄罗斯的苏-47“金雕”试验机。该型机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后于1997年9月25日首飞,是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之一,尽管只建造了2架原型机,但为俄航空工业积累了宝贵的试验数据和技术经验。其最大平飞速度达1.65马赫。
实际人类研发前掠翼战机的历史由来已久,据西方媒体报道,最初的方案可能由德国设计师于1936年提出。为了满足希特勒提出的研发一种“能突破盟军任何一种战斗机拦截的轰炸机”的需求,二战末期,纳粹德国容克公司于1944年8月推出了历史上第一种采用前掠翼布局的喷气式轰炸机——Ju-287。
该型机搭载了4台涡喷发动机(改进型加装了6台涡喷发动机),其最大平飞速度达每小时558千米,于1944年8月8日首飞。按设计指标,Ju-287可搭载4吨炸弹。该型机只建造了2架原型机,均未投入实战,而且第2架原型机还是苏军在占领德军科研设施后,完成装配的。图为Ju-287绘图。
除轰炸机外,纳粹德国还曾考虑研发过在He-162喷气战机基础上研发前掠翼战斗机,但最终只停留在图纸阶段。
或许是借鉴了Ju-287的相关技术,苏联于1945年试飞了其第一种前掠翼试验机Tsybin LL,搭载有火箭发动机。1945年,一架图-2轰炸机挂载该机飞上高空,进行了首次试飞。为日后苏联(俄罗斯)研发前掠翼战机奠定了技术基础。
受技术所限,各国有关前掠翼飞机的研发工作在二战后中断了很长时间,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再度兴起。美国格鲁曼公司的X-29前掠翼技术验证机于1984年12月成功首飞。该型机基于F-5战机改装而来,主翼前掠角达35度,采用了当时最新的电传飞控系统,还在机体部件上采用了复合材料,最大平飞速度达1.8马赫。可惜该机最终也未能解决主翼的气动结构发散问题。
实际在X-29问世前,当时的通用动力公司(航空部后被洛马公司收购)曾于1976年提出在F-16基础上改装前掠翼试验机,但后来未能中标。
在这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苏-47了。苏-47的主翼前掠角达到37度,是第一种配备武器的前掠翼喷气战机,固定武器包括一门30毫米Gsh-30-1航炮,还配有内置弹舱,可发射R-27格斗导弹或R-77中距空空导弹。
尽管现实中受技术所限,前掠翼战机的相关研发遇到了一定困难,但采用该布局的战机在军迷和科幻迷们眼中有着经久不衰的人气。例如在中国歼-20刚推出不久,就有专业军迷制作了前掠翼版歼-20的CG想象图,尽管这在现实中实现的难度相当大。
专业军迷还为前掠翼版歼-20配备了茧式隐身武器吊舱,吊舱全开后,颇有“死神展翅”的节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