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相信许多人的手机都被总政歌舞团刷屏了。
原因是这样的,有平台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成立超60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歌剧团、话剧团截止今日正式摘牌,从此成为历史概念。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获知,这不过是军改过程中的一个变动,总体而言这些机构都会平稳过渡,不用太惊诧。至于要知道更确切详尽的消息,各位耐心等等,等到春节前吧。
大炮“打”出来的歌舞团
不管怎么说,“总政歌舞团”这个名字以后恐怕就成为历史了。
据新华网介绍,总政歌舞团成立于1953年,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据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所知,这个歌舞团是大炮“打”出来的。
怎么说?最早的源头得从延安炮校说起。抗战时期,1938年,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在山西成立,同时组建炮兵团宣传队,又称“怒吼剧社”。抗战胜利前一年,1944 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八路军炮兵团为基础,在延安南泥湾成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所兵种院校—延安炮校,同时成立炮校宣传队,对外仍称“怒吼剧社”。
抗战胜利后,延安炮校奉命挺进东北,参加解放战争。1946年初在怒吼剧社的基础上,炮校文工团在吉林通化正式组建。一年后,东北民主联军成立炮兵司令部,与炮校首脑机关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炮校文工团同时也是炮兵文工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文工团,辽沈战役结束后改称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文工团。
1951年3月,四野特种兵文工团与华北军政大学文工团和装甲兵文工团,共同组成了总政文工团。1953 年,在总政文工团的基础上组建了总政歌舞团,原炮兵文工团的人员仍是主体力量。
总政决定以炮兵文工团为主体组建总政文工团是有原因的。除了炮兵文工团历史悠久、成绩斐然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总政领导等对炮兵文工团十分熟悉。
四野炮兵的老领导萧华建国后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主抓全军的宣传文化工 作,他找到继任者四野炮兵司令员万毅和政委邱创成,希望他们能把包括炮兵文工团在内的单位调入总政,万毅和邱创成表示,只要是老首长需要,我们是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就这样,四野炮兵文工团就连锅端到了总政文化部。
赴前线演出 团长交代“后事”
60多年来,从总政歌舞团走出的大腕可谓不胜枚举,许多大腕当年因工作需要离开时,都倍感不舍。
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黄宏就曾在该团长期工作,他回忆,离开总政歌舞团那天他流泪了,“毕竟20年最好的年华都在这里度过”。
最好的年华,其实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最辛劳艰险的岁月。如果你以为这个歌舞团只是在高大上的艺术殿堂里表演,那么真的错了。他们的舞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曾任副团长的曲艺家刘炽炎回忆,“20多年前,我们到前线为战士演出,当时的团长傅庚辰晚上临时召集党支部会,宣布第二天一旦发生意外,慰问演出队将由舞蹈队长郑仁龙负责,继续完成任务。次日凌晨,傅团长就率领彭丽媛、阎维文等几位艺术家冒着生命危险赶往前线。”
1998年,华东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总政歌舞团赶到灾区,“夜晚,彭丽媛、阎维文等艺术家睡在江畔的帐篷里,白天,他们挺立在大堤上,与战士手挽着手,共同歌唱,鼓舞斗志。”蔡国庆回忆。
当年九江决口时,黄宏等人接到命令,要求连夜赶到九江去,有没有节目到了再说。到大堤上之后,没有舞台,他们就在下面喊着“战友们你们辛苦了”,结果就看到战士们扛着麻包,吼着就冲上大坝。
十年后,总政歌舞团到汶川抗震一线去慰问,阎维文在武文兵烈士的灵堂里为他演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虽然跑调了,但那次演唱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事后,黄宏这么回忆。
有的歌曲来自战士的板报
在黄宏的印象中,最先想到概括总政歌舞团的字眼是“容纳”,框架大、格局大、胸怀大。不仅历届领导都是专家、大家,演员也是来自四面八方,从各个军区聚集到总政歌舞团。许多演员经常在上场之前,在侧幕观看本团的演出,因为那是最好的学习。
总政歌舞团的节目哪里来的?据内部人士透露,许多在国家庆典等大晚会上的上演的节目是有出处的,都是从基层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很多歌曲来自于战士的板报,很多舞蹈来自于战士的日常训练,再由总政歌舞团的艺术家提炼成艺术作品。”
有的节目上与不上,是要跟有关领导“拉锯战”。黄宏有一次开玩笑说,“领导审查和我们的艺术创作已经变成了‘敌我矛盾’,因为节目被否定了,我们叫做被‘枪毙了’。”
不过拉锯也是时有胜利。九八抗洪期间,黄宏创作了《巡堤》这个小品,讲的是一个村长穿上将军的衣服睡着了,记者把他当成了将军。当时一报选题,领导就说将军的衣服是严肃的,这个选题可能不行。当节目立在舞台上时,领导笑了,也流泪了。
在黄宏的回忆中,遇到几任领导都是好领导。1992年他刚到总政歌舞团工作时,团长给了他一串钥匙,说已经给你准备好一套房子。
他一看楼上楼下四室一厅,当时都不敢相信,“因为我知道许多老同志还没有住上这样的房子。”黄宏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