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10月20日《金融时报》的一个标题这样写道:“中英亲近,美国不爽”。对此,曾在美国国务院任职的独立智库学者何思文(Stephen Harner)在《福布斯》(Forbes)发表评论文章称:“在政治手腕上,就像很多其他方面一样,英国从来都是行家里手,而美国常常容易分心,总的来说不是个好学生。”
《金融时报》此前曾写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个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受到了预料中的礼遇,在英国也将享受到同等的待遇,但“华盛顿的中国问题专家说……这两个大西洋盟友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中国这个崛起中的太平洋大国”。
何思文认为:“英国对待中国的方式才是正确的。”美英两国完全不同的对华政策立场和战略就是具有高度启发意义的生动例子。
文章称,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和内阁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认为,与中国“积极交往”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这意味着积极促进两国交往,实现“合作共赢”,其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就是商业交往。从历史和经验出发,英国人不认为对别人——尤其是中国——的内政指手画脚是出于好心或者会带来好的结果。他们遵循自己的传统,想从中国那得到的是“贸易”,包括相互投资、项目开发、技术转移等等。正是这种清醒的头脑使卡梅伦政府在今年3月不顾美国反对,毅然以创始成员国的身份加入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而这似乎招致美国政府的不理解和嘲笑,他们的官僚利己主义似乎把牵涉到中国的每件事情都视为“零和游戏”。
何思文认为,除非英国人已经计算出所谓“以后的问题”是可控的,没有理由因为这些还没有发生的问题就想当然地在两国关系中插入根本不必要的冲突。而美国的国家安全机构沉迷于自我臆想的“以后的问题”,这种心态正在破坏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
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退役的山姆·贝特曼(Sam Bateman)博士认为:“美国以为它可以派遣军机和军舰前往中国提出领土主张的南海岛屿附近维护航行自由,这种想法糟糕至极。因为这是对国家海洋法的不合理解释,因为这表明美国没有顾及这种行为对地区稳定的影响。”
文章猜测,英国人——他们对海洋事务深有了解——会同意上述观点。
贝特曼说:“美国政府经常说中国威胁到了南海的航行自由。但到底是什么自由受到了威胁?” 他认为:“美国正在考虑的那个举措是危险的单边权利主张……以这样一种咄咄逼人和不必要的方式来挑衅中国只会使事态更加恶化。我很想知道,美国是否明白自己正在南海干什么……”
何思文在文章最后表示,“基本上来说,英国不应该掺合美国正在考虑的行动,包括不要在针对中国的这些抗议中和美国站在一起”。他认为,卡梅伦和奥斯本会考虑贝特曼的建议,英国正在向世人表明,如果美国的“领导”走错方向,那么它将和美国分道扬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