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萨雷沙甘靶场上的反导弹导弹试验。 |
1961年3月4日,苏联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试验型反导防御系统(A系统)成功地拦截了目标并摧毁了以超过3000公里时速飞行的R-12弹道导弹的头部。而美国专家直到20多年以后即1984年6月10日才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1961年夏天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兼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苏联研制出了能够命中“苍蝇眼睛”的武器。
这种独一无二的战略防御武器——反导防御系统在我国的出现刹那间令许多发热的头脑清醒,他们本来曾准备马上发动新的世界导弹核战争并消灭苏联。接下来反导防御领域工作的巨大进展迫使美国寻找签订限制反导防御条约和削减战略进攻武器条约的可能性。
苏联是1953年底展开反导防御系统的实际研制工作的。当时导弹核进攻武器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武器根本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军事政治形势。出现了对我国实施导弹核打击的现实危险,近年来解密的历史资料有说服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威胁特别尖锐地提出了必须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建立反导防御系统的问题。
军事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人员最早对已经出现的威胁做出了评估。早在1945年,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稍后是国防部第4科学研究所(当时归炮兵学院,今俄罗斯火箭与炮兵科学院)就已着手研发拦截远程导弹的方法。但是这些首倡工作的范围当时不符合国家面临的现实威胁。
来自天空的威胁
1953年8月20日,美国从卡纳韦拉尔角首次发射了由总设计师韦纳•冯•布劳恩领导研制的“红石”中程弹道导弹。试验结束后计划将这种导弹部署在西欧国家。大约在同时美国还完成了研制射程8000公里的弹道导弹的论证工作,这使美国空军得以安排研制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大力神”的订货。
在这些事件和其他事件的背景之下,1953年8月,苏军著名将领索科洛夫斯基、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涅杰林、科涅夫、韦尔什宁和亚科夫列夫元帅联名致信苏共中央主席团,对面临的威胁给予了充分的评估,并建议着手研制反导防御系统。信中说:“敌人很快会拥有远程弹道导弹,后者可作为向我国重要战略目标投送核弹药的主要运载工具。但我们现有的和正在研制的防空兵器不能对付弹道导弹。我们请求责成工业部开始进行反弹道导弹武器的研制工作。”
从写这封信到世界上第一次拦截弹道导弹只用了7年多一点的时间,但在科研、设计和生产方面都特别复杂的这一任务被我国顺利完成了。这样一个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人力和工业潜力遭受了巨大损失的国家,当时所拥有的技术远非世界先进水平。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50多年,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和由此得出的结论在今天仍具有意义。
乍一看,这是快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速度。
当时在组织和技术问题方面所采取的国家决策、设计师们根据研究结果提交的材料、靶场试验工作结果很好地说明了这一论点。
1953年9月,苏共中央召集著名科学家讨论元帅们的来信,这些科学家有负责雷达的苏联国防部副部长阿克塞尔•贝尔格(后来是海军上将,苏联科学院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部长会议第3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舒金(苏联科学院院士,两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列宁奖金和国家奖金获得者)、苏联科学院无线电技术试验室(后来的无线电技术研究所)主任和部长会议第3总局总工程师亚历山大•敏茨(苏联科学院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列宁奖金和国家奖金获得者)。他们各持己见,但一个一致的观点拉近了他们的立场,即首先必须搞清楚,研制反导防御系统是否可行。1953年10月,苏联部长会议发布了名为《关于研制反导防御系统可能性的指示》。1953年12月,考虑到与S-25“金雕”莫斯科防空系统主要研制者(第1设计局局长谢尔盖•弗拉季米尔斯基和总设计师亚历山大•拉斯普列京)进行的补充研究,苏联部长会议发布《关于研发与远程导弹做斗争的方法的指示》,责成第1设计局和苏联科学院无线电技术试验室研究具体方案。
1954年8月,第1设计局和无线电技术试验室将反导防御系统研制方案技术研究成果提交研究。1955年7月7日,根据国防工业部长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的命令,在第1设计局组建了第30特种设计局(即后来的无线电仪表制造科学研究所),负责在反导防御领域开展工作。任命格里高里•基松科(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列宁奖金和国家奖金获得者,中将)为该特种设计局局长。
1956年2月3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研究了国防部和国防工业部的建议后,发布了《关于反导防御》的联合命令。国防工业部受命制定试验型反导防御系统方案,而国防部负责建设反导防御靶场。任命基松科为系统总设计师。后来,1956年8月18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又下达了关于“A系统”试验型反导防御综合系统研制工作的施工、方法和期限的命令,向各部和主导组织布置了具体任务。
国防部为选择反导防御靶场——“A靶场”的地点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由“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近卫炮兵中将谢尔盖•尼洛夫斯基任主席。 在几个备选方案中,国土防空军总司令,苏联元帅谢尔盖•比留佐夫建议选择巴尔喀什。
1956年夏天在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岸边的贝特帕克达拉戈壁滩上距离萨雷沙甘铁路站不远的地方,军事建设者们开始建设新的靶场——巴尔喀什靶场,后来被命名为第10国家反导防御科学研究试验靶场(即著名的萨雷沙甘靶场)。靶场的规模令人印象深刻,其面积为81200平方公里,与比利时、荷兰这样的欧洲国家的总面积相当。靶场的行政中心——滨湖城建在巴尔喀什湖岸边。亚历山大•古宾科被任命为第一任靶场建设总指挥。
靶场
1956年7月30被定为靶场的诞生日。斯捷潘•多罗霍夫少将被任命为靶场第一任指挥员。为了纪念他为祖国建立的功勋,用他的名字为莫斯科的一条街道命名。
工业部门展开了远程弹道导弹探测能力评估、导弹本身性能研究、未来反导防御系统面貌确定、对其性能要求的论证等工作。
莫斯科被选为第一个反导防护对象。试验型反导防御系统的主要参数应符合未来的实战型反导防御系统的参数。决定采用3部精确引导雷达。将雷达配置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方案是最佳方案,这个等边三角形与此前建成的S-25防空系统的半径85公里的外环内切。需要在靶场建设相同的“三角形”。
“A系统”包括:
•系统主指挥-计算所和中央计算站;
•3部精确引导雷达,每部雷达包括弹道目标探测与跟踪雷达通道和反导弹导弹截获与跟踪雷达通道;
•反导弹导弹瞄准雷达站和与其组合的控制指令发射站(包括战斗部爆炸指令);
•反导弹导弹发射阵地;
•反导弹导弹技术准备阵地;
靶场里所有这些相距数百公里的装备由数据传递无线电中继系统(总设计师弗罗尔•利普斯曼)相联。该系统能确保从主指挥-计算站(靶场的40号场地)在统一的战斗周期中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对试验型反导防御系统的设备进行控制 。
考虑到拦截弹道导弹的过程十分短暂,人无法介入此过程,目标拦截在苏联实际上首次借助于M-40数字计算机实现了全自动化(截获目标和跟踪反导弹导弹仍由操纵员手工操纵)。该计算机是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装备研究所最早的研发产品之一,在当时是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电子计算机之一。在“A系统”演练过程中,电子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新的电子计算机代号为M-50。该研究所所长和“A”系统中央计算站总设计师是谢尔盖•列别杰夫(后来的苏联科学院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列宁奖金和国家奖金获得者)。
3部精确引导雷达部署在边长为150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的3个顶点(分别位于靶场1、2、3号场地,各场地分别距滨湖城140、240、180公里)。新方法的采用确保了目标和反导弹导弹坐标定位精度达到所要求的水平。距离测量误差为正负5米。
具有回转抛物线天线和扫探波束的反导弹导弹瞄准雷达能确保在反导弹导弹发射后立即自动截获之并全程自动跟踪。反导弹导弹发射阵地位于巴尔喀什湖以西100公里左右(6号场地)。发射阵地部署了2具发射装置。在发射阵地上也有1个反导弹导弹瞄准雷达站。发射装置能按预定方位角引导安装在上面的反导弹导弹转向,固定发射角为78度。
技术装备
由第2设计局(今“火炬”机器制造设计局)在总设计师彼得•格鲁申(后来是苏联科学院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列宁奖金获得者,著名的防空和反导弹导弹总设计师)领导下研制的V-1000反导弹导弹的特点在于其特殊的技术创新。
V-1000反导弹导弹是两级导弹,装有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固体燃料加速器,可控的第二级装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反导弹导弹的平均速度为1000米/秒。控制系统能确保导弹以需要的过载机动,并能拦截高度25000米以下的目标。反导弹导弹装备由康斯坦丁•科佐列多夫(后来是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机械学院著名科学家,功勋科学活动家,导弹战斗部研制者,借助于爆炸使大气层放电的超高频模拟法的发明者)研制的独一无二的杀伤战斗部。杀伤体是数万个内装爆炸装药的小珠,而装药中央是稠密的直径更小的高强度小珠。
反导弹导弹在专门建设的技术阵地(7号场地)存放和装填。
试验型反导防御系统设施在巴尔喀什靶场全速建设和展开,但谁也不能有把握地回答一个问题:雷达能否发现和跟踪高速飞行的弹道导弹的小型头部。因此在研制反导防御系统的同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最短时间内专门研制和在靶场部署了РЭ试验型雷达。1957年夏天雷达开始工作,后来部署在弹道导弹头部坠落区域的类似的РЭ-2雷达和部署在堪察加的РЭ-3雷达也开始工作。由试验型雷达成功进行的这些探测与跟踪弹道目标的试验显示了解决其拦截问题的真实能力。
在研制试验型雷达的同时,还积极进行了研制弹道导弹远程探测雷达站的工作。早在1954年1月,第108科学研究所(后来的无线电技术科学研究所,今远程无线电通信科学研究所)就在贝尔格院士和总设计师弗拉季米尔•索苏尔尼科夫(后来荣获列宁奖金)的领导下开始了代号为“多瑙河-1”的气动目标和弹道目标厘米波远程探测雷达的研制工作。与此同时,苏联科学院无线电技术试验室在敏茨的领导下展开了米波雷达的研制工作。由索苏尔尼科夫领导的集体为反导防御系统研制了“多瑙河-1”和“多瑙河-2”。后来为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和太空防御系统研制了“德聂斯特河”、“德聂斯特河-M”和“第聂伯河”雷达。
在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58年4月8日的命令研制A-35实战型反导防御系统的同时,“A系统”的研制工作也在极为紧张地进行着。工作分2-3班进行。建设了相关设施,设计了设备并直接由设计图交付生产。几乎所有的技术设备在运到靶场时已经提前在莫斯科的系统综合试验台上调试好。该试验台位于第30设计局和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装备研究所,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与莫斯科综合试验台设备对接的M-40中央电子计算机模型也在这里。
1957年10月11日进行了V-1000反导弹导弹原型的第一次发射,系统设备单元试验阶段开始了。
正在研制的反导防御系统的独一无二性、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创新性、高度的自动化水平、有限的弹道导弹实弹发射能力,以及一系列其他因素向系统研制者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独立科学技术问题:研发全新的试验和系统投入使用方法。
1960年2月7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发布命令决定在国防部组建第4特种计算中心(即后来的国防部第45中央科学研究所)。伊万•宾丘科夫上校被任命为第一任所长。
为了评估正在研制的反导防御系统的实际性能,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必须研发目标情况数学模型,并使其物化在通过通信通路与反导防御系统作战电子计算机相联的电子计算机上,由此实现其所有设备在最大限度接近对真实弹道目标射击的条件下正确运行。
此外,应该指出,正在研制的反导防御系统是第一种无需维护人员介入自动运行的装备系统。为了检测作战算法和程序运行的正确性,研制了实时工作的综合模拟试验台。在使用前综合模拟试验台根据实际试验结果校准。
这种试验组织办法、研制的综合模拟试验台、效能评估模型、系统个别设备模型确保了以所需精确性和准确性评估试验结果的可能性。
试验
试验型反导防御系统综合试验于1960年初开始。1960年11月24日进行了对R-5弹道导弹头部的第一次成功拦截(遥测)。随后的13次发射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对于真正的试验者来说没有不成功的发射。每次发射都朝着心中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终于,1964年3月4日,“A系统”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对目标的成功拦截并摧毁了R-12弹道导弹的头部。目标被反导弹导弹的杀伤爆破战斗部完全摧毁。保护国家重要目标免受核摧毁成为现实。而这次发射不是偶然的。1961年3月份至6月份一共成功地进行了29次拦截弹道目标的发射。
总订货方——国防部第4总局与工业企业一起保障了反导防御系统研制任务的完成。总局局长是“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1937年经北极飞行至美国的契卡洛夫机组成员格奥尔基•拜杜科夫空军上将。总局及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得以创建了反导防御系统和装备研制过程的有效管理机制。1956年中期,在国防部第4总局成立了负责研制反导防御系统和装备的第5局,国家奖金获得者米哈伊尔•梅姆林中将被任命为局长,他的继任者是“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国家奖金获得者米哈伊尔•涅纳绍夫中将。他们是具有渊博的科技知识的真正非凡的人物。他们组织任何层次的科学辩论和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令人吃惊。他们是出色的军事专业人员和科学家、总设计师、研制者的培育者。也许我们所知晓的具有这种水平的、勤恳细心地为未来著名专家和领导人的成长提供保障的将领并不多。今天该总局几位领导人——拜杜科夫、梅姆林、涅纳绍夫的直觉、技术和科学上的敢于创新仍令人称奇。在不总是显而易见的众多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中,他们能找到唯一正确的方案,论据充分地说服专家和国防部及国家领导人,坚定不移地向预定目标前进。
负责研制导弹-太空防御系统的第5局现任局长是巴尔喀什靶场反导防御系统试验的积极参与者,工程学博士,国家奖金获得者叶甫盖尼•加夫里林少将。
笔者当时没能直接参与反导防御系统研制工作。我的靶场试验经历是从1970年开始的。但关于当时的试验过程、试验的紧张程度和试验结果、民间和军方专家为同一个目标而协调地工作的故事至今在靶场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一经验被传承给来到靶场从事试验工作的军官们,并在新的防空、反导和防天技术装备、导弹袭击预警系统试验中得到用。
今天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即为了为某科学技术部门保障最新的非传统发展途径,必须果断地转而广泛运用冒险方法。我想指出,从发展反导防御系统一开始到后来解决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和研制工作组织问题的过程中,正是这种方法的使用起了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所有的反导防御武器和系统研制者在所推荐的技术方案实现能力和途径不确定的情况下,都考虑到了运用新技术的高风险性。所部署的大部分任务都是在世界上率先完成的。正是这样的工作方法在国防部第4总局所有后来的活动中为研制导弹-太空防御和对空防御领域的许多世界著名的武器装备、控制和空、天目标雷达探测系统与装备提供了保障。
回顾千千万万个研制单位、工业企业、军事建设者、军事科学家和试验者集体走过的道路,甚至我们这些靶场老战士和那些事件的亲历者都为所完成的军事战略任务和科学技术任务、先驱们的勇气和所取得的成就所震惊。这有力地证明,我国曾拥有强大的科研生产潜力,而高校曾培养了领先世界水平的专家。
今天几乎不可能想象,1956-1957年曾有3000多名军官被派往巴尔喀什靶场。这里有具有极高工程学素养的军官,这样的素养使他们得以立即直接投入到试验工作中去。工业界的情况与此类似。鲍曼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莫斯科航空学院、莫斯科国立物理工程学院、莫斯科物理技术研究所和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们在学习阶段就已经在设计局工作,毕业时已经成为真正的新技术装备研制者。
正是因为科学家和反导防御系统设计师们的劳动,独一无二的计算机技术、光学和红外技术、信息技术、编程、信息处理、结构材料和超速燃火药、通信技术设备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方向获得了发展,其成果在国家经济的各个部门得到了运用。因为这些集体的大规模的工作,20世纪后半期的地缘政治任务——确保世界战略稳定的任务得以完成。
作者: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莫斯科夫斯基
编译:知远/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