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军事-搜狐网站
军事频道 > 军情站消息

1989-1998年迅猛发展

  1989年是南亚地区战略形势的一个转折年。为了对抗印度的核计划,巴基斯坦在这一年开始储备完整可即时组装的核武器。整个80年代,考虑到巴基斯坦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一直都不愿意对其核计划施压。为了避免对巴基斯坦的制裁,共和党甚至通过了普雷勒斯修正案。

该修正案称,只要政府能够证明巴基斯坦没有获取核武器,那么就不能对其实施任何制裁。为了尽量避免触及普雷勒斯修正案,该修正法设置了许多“红线”,如武器级铀生产、将武器级铀转化成金属以及弹心制造。不过当巴基斯坦一次又一次触碰这些红线时,本意是避免制裁的普雷勒斯修正案必然就变成了导致制裁的法案。1989年最后一次确认过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贝布托被迫批准一个她过去根本没有推进也没有控制过的计划。事实上,贝布托是通过1989年1月和6月美国官方给她的简报才看到这个核计划相关情况的。巴基斯坦不断成熟的核计划让印度感到了威胁。最终,甘地在1989年3月18号做出核武器生产决定。生产计划由国防部长纳热西.钱德拉秘密负责实施。计划实施的每一步都要经过甘地的直接授权。TBRL和ARDE负责核武器组装。据萨布拉哈曼亚姆称,截至1990年,印度已经储备了至少24枚没有组装的核弹。

  印度导弹计划也同步展开。1988年2月18号,有效载荷1000公斤射程150公里的Prithvi战术导弹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1989年4月,印度预算5.8亿卢比生产Prithvi。1989年5月22号,Agni中程弹道导弹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导弹携带1000公斤的有效载荷飞行了800公里。印度形容Agni是眼下一个“技术示范型”。它精确地完成了一切指标。不过当时印度没有计划将Agni作为核投送工具进行部署。

  1989年11月,印度政府发生了变动。辛格和辛格所在BJP(人民党)领导的一个联合政党取代了甘地和他的国大党。联合政府主要政党是BJP。BJP1980年4月成立,随后不断壮大。它是从人民同盟发展过来的。人民同盟宣扬印度民族主义并支持公开发展核武器。1984年,BJP首次参加印度下议院选举只获得了2个席位。瓦杰帕伊是BJP的负责人。他是人民同盟的一颗政治新星,在1978-79年的人民党政府中担任过外长。BJP煽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宗派激进主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BJP的联盟印度民族主义团体制造了一个满城风雨的事件,称阿尤德亚一个废弃的16世纪的清真寺是神化国王拉姆的诞生地(这里还曾建立过一个罗姆寺)。拉姆寺运动激起的宗派交战形势将BJP推上了印度政府内的主要位置。不过BJP虽然占据了辛格政府议会中的大多数席位,但是它并没有获得任何部门的职位,也就没有什么机会来推动自己的核立场。

  1990年春天,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又在穆斯林占多数的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新一轮危机。这次危机的种子是1987年4月种下的。当时甘地的国大党计划在克什米尔国会的协助下去赢得选举。整个选举过程充满了威胁、骚扰和贿赂。国大党和克什米尔国会联盟虽然只以稍低于50%的选票胜出,但还是获得了80%的议会席位。接下来几年,这个区域暴乱连连。当地政府进行了残酷的镇压。1989年11月,甘地败选后,一次武装起义开始升级。1990年1月,新政府派出150,000的部队实施了军事管制。此时就连政府的克什米尔国会联盟也投奔了反对派。巴基斯坦还为克什米尔起义军建立了训练基地。现在巴基斯坦对起义军的支持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巴基斯坦政府也开始对这种局势表示出了强烈的抗议。3月和4月,印巴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口水战。贝布托视察了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并立下“千年之战”的誓言。4月10号,印度总理辛格回应:“印度已经在心理上做好了与巴基斯坦交战的准备。”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的地方政府似乎都没有能力从这样的对峙局面中全身而退出来。巴基斯坦方面,局势实际上是掌握在军方手中。克什米尔的训练营是由巴基斯坦秘密情报机构负责。阿斯拉姆.贝格将军和他的亲密同盟吴拉姆.伊沙克.可汗总统没有给贝布托太多的机动空间。甘地利用这次危机刺激辛格,称自己知道“准备了什么,能力是什么”,含沙射影地指出核武器已经制造出来了,但是仍不能使用。

  1990年春末,美国获取的情报显示巴基斯坦核兵工的管理机构——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已经组装出了至少一枚核武器。同时美国还发现了其他可疑行动的证据,如有运输队伍从可疑核弹存储地出来,F-16打开了跑道警报(表示它们已经携带了武器)。种种迹象表明巴基斯坦有使用核武器的可能。这就促使美国派遣国家安全代理顾问罗伯特.盖茨带领的一个高级访问团去与两国进行斡旋。5月20号,该团队与贝格和可汗进行了会晤(总理贝布托此时不在国内)。5月21号,又与印度的首席秘书德斯木克哈进行了会晤。美国团队发现两国都很关注是否会爆发战争,但并不担心会爆发核战争。他们向巴基斯坦透露美国已经掌握了巴基斯坦的核计划。这让可汗感到很吃惊,也成了双方讨论的主题。而另一方面,印度却对巴基斯坦的准备全然不知。不过美国并没有告诉印度。最后,美国提出了一套信任建立措施来在6个星期内解除危机。6月份,危机慢慢解除。美国参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的南亚事务专家彼得.加布瑞斯与贝布托进行了会晤,向她简要说明了巴基斯坦在这次危机中的核行动。贝布托十分吃惊,对这些情况全然不知。此时,美国已经确认巴基斯坦已经将125公斤武器级浓缩铀制成金属块并制作了7个弹心。7月的会晤,美国大使罗伯特.奥克莉通知贝布托美国再不能在普雷勒斯修正案下对巴基斯坦的行为进行担保了。这种情况就迫使贝布托不得不向自己的政府讨要核计划的简报。8月,贝布托与可汗进行了三次接洽,要求他召集核研究团队,但每次都遭到了拒绝。1990年8月6号,可汗总统宣布贝布托辞职。事后贝布托称这是一次因自己为获取核说明而引发的“核政变”。虽然很多人认为1990年这次危机是南亚事务中首个核吓阻的例子。乔治.珀科维奇却坚称,核武器在两国危机产生和解除的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很有限或零作用。巴基斯坦核准备的唯一作用就是让美国介入。美国的介入也确实对危机的解除起到了一定作用。这次事件确定了一个事实——即使在假设的民主统治时期巴基斯坦军方也独立控制着国家的核力量。1990年10月,老布什通知国会他再也不能确定巴基斯坦没有核武器,进而也就不能确定它是否触犯了普雷勒斯修正案。

  巴基斯坦有核武器对于印度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大多数印度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迟到很久的证实。不过美国立场的正式转变还是让支持公开核印度的人们找到了制衡点。巴基斯坦要生产核弹的决定以及印度自己过去也做过同样的决定促使辛格在1990年9月组建了一个秘密研究团队,来研究如何建立起一个国家指挥机构和一套指挥机制以在遭遇突然“斩首行动”(核袭击杀死了所有政府高层领导成员)后还能对国家核力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领导。这个团队包括国防部的科学顾问阿兰纳卡拉姆(他提议并组织了这个团队)、AEC的切达姆巴拉姆、甘地的顾问退休将军桑达吉、萨布拉哈曼亚姆以及其他一些成员。团队在11月7号辛格政府垮台之前并没有做出报告。1991年,纳拉辛哈.拉奥成为总理后报告才出炉。报告虽然阐述了核南亚将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核政策——印度如何对这种新能力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针和战略。

  1990年底到1991年中,印度政坛出现了动荡。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煽动激起了穆斯林和印度教之间的敌对气氛,动摇了许多政治联盟和协议。1991年5月21号,甘地在参加泰米尔纳德邦的活动时遭到炸弹袭击(一名自杀式爆炸分子在自己身上捆上炸弹靠近了甘地并引爆,这次袭击还造成其他十几个人死亡)。事后不久,拉奥就被选为甘地的继承人。选举推迟在6月份举行。国大党获得了226个席位。BJP获得了199个席位。这次选举有对于BJP有很重要的意义。它的席位数加倍了,获得20%的选票(1989年才获得11%)。不过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在这种局面下拉奥还是顺利地完成了5年的总理任期。

  BJP发展核武器愿求对其政治利益是有好处的。不过印度事实上已经开始了核武器计划。早在1986年印度就开始核军工的建设。那时候印度首次开始了核弹头和投送工具的结合研究。不过直到1994年5月印度才真正生产出了第一套可操作的核武器和投送系统。印度临时采用了一个和以色列一样的“核不透明”政策——通过先进的核能力来获取吓阻效应;获取一个秘密但真正的且在必要时候可以使用的核力量;拒绝公开承认已经完全武器化了以避免政治和经济上的消耗。

  拉奥很重视经济发展,且在苏联解体后不断拉近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他还实施了引人注目的自由经济计划。不过,他反对公开宣布可能导致极限制裁的核能力。美国方面接纳了拉奥的政策,减轻了对印度的压力,加大了合作和协调的力度。同时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疏远让这一努力变得更加容易。显然限制印度核和导弹计划的努力效果甚微。无论怎样,印度现在已经具备了核武器使用的能力。印度也不可能自动放弃核武器。1992年5月,美国和印度的首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也可以看出美国立场的变化。5月29号在这次演习中,印度进行了第二次Agni试验(试验失败)。不过这次试验之前,印度向美国通报了这次试验。美国仅仅对此进行了比较温柔批评。Prithvi计划在不断发展。1992年8月18号,Prithvi系统进行了第九次飞行试验。这次飞行试验是250 km增程型号的第二次试验,也是这一型号第一次全设备飞行试验。为了避免受到技术进口的限制,拉奥放慢了计划的进程。

  1992年12月6号,促成BJP进入国家权力中心的印度教军事行动失控了。VHP煽动的一群印度教暴徒以及其他的一些BJP同盟发起了一次针对阿尤德亚巴布里清真寺的袭击,将清真寺彻底破坏。暴乱共造成全国3000人死亡。

  1993年1月31号,印度AEC 负责人艾杨格任期结束。他的BARC同事核武器专家切达姆巴拉姆接任。切达姆巴拉姆参与了1974年的核试验,但在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现在作为印度核机构的负责人,他将任务都建立在上世纪80年代所进行的所有热核武器的准备工作之上,推进氢弹的发展和试验。切达姆巴拉姆和DRDO的卡拉姆(战略系统发展中心的主要负责人)成为了战略系统发展的权力中心。他们组建起了一支快速发展核力量并让印度成为公认核国家的团队。

  克里顿政府的头两年,美国与南亚的关系在解除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僵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使印巴双方在核军备竞争减缓上达成了一些一致。不过阻止双方核部署的计划显然是失败的。于是美国将重点转移到了某些形式上的军控,如终止核原料的生产和承诺放弃核试验。10月,贝布托的当选似乎再次通过民主政府的重建给核裁军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不幸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被证明就是一个零和游戏——一方获取的就是另一方认为失去的;一方想要得到的超出了另一方准备(政治上所能)给予的。贝布托当选后,美国开始和巴基斯坦靠近。这让印度难以接受,也绝不会妥协。贝布托在国内势力还太弱以至于不能进行这样的限制和监察。由于巴基斯坦自己感觉不如印度,因此这种限制和监察十分必要。因此最后外交手段没有取得什么成效。

  1994年2月19号,Agni在巴拉索尔导弹试验区进行了第三次飞行试验。这次试验成功地达到了1200公里的射程,标志着Agni第一阶段研发计划完成。随即计划进入休眠状态。此时,Agni II开始研发。这种导弹是将液体燃料的第二级替换称固体燃料,从而成为一种全固体燃料导弹。印度成为一个真正的核武器国家。虽然很多观察人士认为印度早几年前就有核武器了。印度成功地进行了验收试验,完成了核武器投送的战斗准备系统的开发。ARDE研发的炸弹容器以及TBRL研发的内爆系统与改装的“幻影2000”十分匹配,并在巴拉索尔成功完成了投掷试验。除了没有携带铀心,炸弹其它部分都已组装上去。试验在海面上引爆。如果是出于国家危机而列装这个系统,那么它就早应该服役以填补终断差距。可是这个早就成熟可靠安全的系统在5月份才服役。印度现在已经有至少24枚可用的核弹。

  1995年和1996年是南亚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世界核扩散的一个分水岭。1995年NPT进行了修订和扩充。从1968年制定以来,NPT每年都要进行扩充修订。截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它的成员国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到2000年世界上只有4个国家没有加入,其中就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由于不同意“合法”核武器国家只有5个的限定,印度原则上认可但是拒绝签署NPT。最初NPT很好地约束了各“核”国进行核裁军,但是近30年这种效果渐渐消失。除非这些核国家同意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表下进行核裁军,印度才同意签署NPT。可是这些核国家都不同意这个条件。

  随着NPT延长期的临近,核国家迫切要求NPT成为一个永久协议。同时,非核签署国开始坚持要从核国家那里得到一个肯定的军控承诺。核国家推出了两个条约来约束特定的扩散行动。一个是禁止一切核试验的CTBT,一个是终止一切武器级裂变材料生产条约。这两个条约对于已经拥有大量试验过的核武器的国家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但是它们会对那些像印度这样正在发展核武器的国家造成很大的影响。形势对于印度来说十分不利。美国等国家不断向印度方面施压,要求其签署条约。如果签署了条约,印度将永远地束缚在“第二梯队”中,这就会严重或完全限制了核武器的发展。此时印度核武器计划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并正处于样品试验的关键阶段。美国对NPT的压力和印度挑衅性的计划发展之间看起来有直接的关系。1995年1月,印度开始了对NPT的全面抵制。拉奥会见了切达姆巴拉姆并授权他开始一轮核试验,其中就包括为CTBT后武器模拟提供数据的一个氢弹试验装置和一个亚千吨装置的试验。拉奥甚至指示科研人员要在总理决定后十天之内准备一次试验。1995年4月13号,拉奥批准60亿卢比进行Agni II研发。Kalam负责建立一个高级核武器指挥控制系统,并另外建立一些武器储存点(当时印度核武器组件都存储在Trombay的 BARC)。

  在接受拉奥会见后,切达姆巴拉姆就立即授权塞卡展开一个热核试验装置(一枚氢弹)的研发和准备。上世纪80年代,BARC已经开发出了一些热核武器设计。虽然基础物理以及核原料生产上的重要进展给武器制造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展开生产制造,这些设计也就慢慢被冷落了。塞卡开始了一种新设计的研发。这种精致的设计计划安装在弹道导弹上(重量控制在1000公斤之内),主要使用推进式裂变炸弹。

  1995年5月11号,NPT补充协议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5月15号,中国又进行了一次核试验。5月16号,拉奥宣布印度正在考虑不久后部署Prithvi导弹。8月,DRDO首席技术顾问萨山那姆被任命为这系列核试验的负责人。同月,美国情报卫星发现在博兰克试验轴附近发现了试验轴抽出来的水。另一个浅点的试验轴也开始建设。

  1995年10月,20枚Prithvi SS-150的试验样品秘密交付给了陆军并组建了陆军333导弹团。当时Prithvi并没有安装核弹头。拉奥不曾实际授权进行核试验,只是让这些核武器随时待命。与1974年的情况不一样,这一次拉奥组织了一系列由政治、外交和经济方面的顾问(按惯例不包括军方人士)、核专家以及工程人员参加的讨论以决定是否进行试验。虽然核专家以及一些“战略人群”强烈地支持试验,讨论评估的最后结果还是否定了试验。除了专家支持试验,印度民众似乎也很支持试验。1995年12月《印度今天》对2000位印度成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2%的人赞成通过原子弹试验来发展核武器能力。这个调查反应印度公众开始支持核试验。不过事情总是有意外发生。1995年12月15号,《纽约时报》披露美国侦察卫星已经发现博兰克秘密进行的试验准备工作。报纸引用了一位不知名美国政府官员的话称,侦察卫星已经记录下了博兰克试验点最近几周的活动情况。不过报道称情报专家不能确定这些准备工作就是为了进行核弹爆炸,也不能确定这些与印度核计划的其它试验有必然联系。印度政府称这份报道是“完全推测”的,但是并没有给予直接否定。这次揭露在印度国内外掀起了一轮不小的风暴。美国总统克林顿立刻敦促拉奥不要进行试验。拉奥回应印度不会有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是并没有给出任何其它的保证。12月18号,印度政府宣布不会屈服于外界的压力。不过第二天,外交部长普拉纳博.穆克吉就否认了试验准备。表面上,印度放弃试验是由于美国的压力。其实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让印度决策层早就想放弃这次试验计划。其实在秋天,拉奥就决定不进行试验。主要原因就是经济问题。拉奥意识到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国际影响力主要是他现在的经济发展。印度现在也需要集中发展经济才能与之抗衡。这样12月当美国发现印度试验准备工作的消息传播开来后,印度也就顺势放弃了试验计划。试验装置也就没有运抵博兰克。

  拉奥的任期将近。1996年4月到5月印度进行了选举。国大党在选举中败出。下议院的权力平衡出现了不确定性。BJP赢得了最多的186席。国大党和它的联盟只获得138席。国民阵线获得113席。剩下的95席被一些小的党派瓜分。执政联盟至少需要获得273的席位,但不清楚哪个党派可以组建起这样一个联盟。由于BJP获得了最多的席位,因此总统山卡.沙玛要求瓦杰帕伊领导的BJP在5月15号组建联合政府。不过瓦杰帕伊要在15天内争取到至少75张选票以赢得信任投票来保留政权。自从中国首次核试验后,瓦杰帕伊30年来就一直公开支持核计划。BJP以及它的前身人民同盟也都一直是这个立场。BJP竞选纲领中的一条就是要“发展核武器”。因此瓦杰帕伊上任后的第一个举措就是重启过去拉奥下令准备的核试验。这个决定似乎确实是瓦杰帕伊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尽管这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成加帕说,瓦杰帕伊试图在上任之前就进行核试验。不过在与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的沟通中遇到了些问题,因此试验推迟到他上任后才进行。三个试验装置送抵博兰克并安装在了试验轴内,分别是一个轻型纯裂变炸弹(12千吨)、一枚推进式裂变炸弹和一枚次千吨实验性装置。

  博兰克试验准备在一天内就完成了。当时瓦杰帕伊政府显然不能够赢得即将开始的信任选举。虽然有权利下达试验命令,但瓦杰帕伊还是认为不应该让下任政府承担并没有参与的试验活动所带来的后果。因此他在投票之前暂停了这一试验决议。果然5月28号BJP在信任投票中失败。瓦杰帕伊政府解散。瓦杰帕伊的支持者认为如果不是在与卡拉姆沟通中耽误的那一天,试验早就在1996年进行了。几个月后,瓦杰帕伊最初授权核试验的消息泄露出去了。虽然这个事情并没有被太多人知道,但美国情报部门无疑还是知道了。因此当瓦杰帕伊在1998年上任并在试验难度确定后就计划试验时,美国 “惊讶”的接受了。拉奥和瓦杰帕伊的犹豫导致了试验推迟,不过这对武器科研人员其实是个福音。当时热核装置并没有准备好。试验推延可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准备其它一些装置——两个亚千吨的试验装置以及一个推进式裂变装置。后者使用了反应堆级钚,这就让印度可以利用动力反应堆生产出的大量原料。BARC和DRDO试图用1996年剩下的时间将现有的裂变弹头安装到Prithvi和Agni导弹投送系统上,并为核弹头建立起必要的指挥、控制和安全措施(装备密码、安全联动装置以及总理使用的验证和授权系统)。1996年4月1号,安尼尔.卡康达卡成为了BARC新的负责人。同年,国大党支持的一个13党派联盟接管了BJP政府。区域政治家德韦.高达担任了总理。他一当选就面临着是否重启核试验计划的抉择(试验装置还一直在试验轴内没有移动)。同样,过去困扰拉奥的经济问题成了试验计划的拦路虎。当问题还在商讨时,美国就侦测到了博兰克周围的一些可疑活动。沃伦.克里斯托弗就这个问题质问了印度外交部长因德尔.库马尔.古杰拉尔。最后在7月底异或8月初迫于美国压力,试验装置从试验轴内卸下并送回了BARC。

  1996年的夏天是印度外交政策的“CTBT之夏天”。CTBT的谈判即将结束。虽然好几年前就原则上认同了这个条约,不过由于对条约最终的草案有异议,印度开始反对这个协议。条约会议需要各方一致通过。8月14号,印度宣布反对条约,并拒绝采用。1996年9月9号,澳大利亚直接向联合国会员大会递交了协议草案。第二天协议通过口头表决的方式通过,绕开了印度的反对。表决结果是158比3,只有印度、不丹和利比亚三个国家反对。巴基斯坦方面称自己只有在印度签订的情况下才签订,于是投了弃权票。不过作为44个拥有核反应堆国家之一印度的反对使CTBT不能算真正生效。

  当时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印度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继续进行核试验并一定会宣布自己是核国家。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在1995年1月访问印度后做出了印度不可能停止核计划的结论。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两位长期极力支持印度核计划的人拉曼纳 和萨布拉哈曼亚姆在1996年秋表示没有必要进行核试验。印度现有的裂变武器就是不进行试验也有足够的吓阻效应了。古杰拉尔实行一种非常积极主动且十分成功的外交政策,改善了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以及美国之间的关系。古杰拉尔的成功也有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的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性让印度成为了苏联的“准被庇护国”,从而与中国、巴基斯坦以及美国有了隔绝。同时印度的不断强大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协同增强效应——印度和其中一国的关系拉近就会提升它在其它国家心中的地位。此时巴基斯坦也希望和印度改善关系。这里面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其一就是纳瓦兹.谢里夫地方政府又一次(暂时)掌管了政权;其二就是巴基斯坦相对和绝对的衰退。随着冷战和阿富汗战争的结束,巴基斯坦逐渐失去了对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战略重要性,进而也就失去了这些国家技术和经费支持。而此时印度的经济从1992年开始迅猛发展,并保持着贸易平衡。

  1997年春天,高达授权了两个行动,让印度更接近公开宣布核地位。第一个行动是在离巴基斯坦边界约200 km的加兰德哈部署了12枚少的Prithvi。当时Prithvi已经进入了批量生产。第二个行动就是3月份授权在博兰克建设两个为保障次千吨试验装置的试验轴。现在仍不清楚当时高达是否已经决定进行核试验。4月1号,试验轴建设开始。4月11号,建设完成。4月15号,BARC 的负责人卡康达卡视察了这个试验点,检查了试验轴并可能还要转移试验装置。不过两天后,高达就因不信任投票被迫辞职。马哈拉在2000年印度国防评论发表的一篇《核印度地位》文章中称,早在1996-97年高达就授权展开核弹头和导弹的结合工作。他还记述:“这个消息是1997年一位前军方炮兵军官透露给我的。安全保险系统还需要调整。机械系统高重力的承受能力也需要检验。”1997年9月, Prithvi SS-250导弹在部署之前进行了两次核弹头安装和触发的机械试验。

  1997年6月在古杰拉尔任期内,美国情报部门侦察到了Prithvi的部署。这也引发了一次外交抗议。古杰拉尔对这些却不予理会,并指出巴基斯坦同样在距印巴边界200公里处的萨戈达部署了射程相似的M-11导弹。古杰拉尔并不支持核试验且从来没有批准过核试验。但奇怪的是他在7月份批准了在博兰克建立第六个试验轴。据当时的国防部长辛格.亚达夫称,1997年10月BARC的科研人员已经完成了试验装置的组装。无论亚达夫关于装置基本组装的说法是否准确,钚核心当时都应该没有安装,只是在博兰克试验之前才安装进去。

  1997年8月是印度独立15周年纪念。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各种庆祝活动。这个场合可以看出印度这时正处于不安和沉思之中。这个年轻国家的誓言很大程度上都一定会实现。印度十分渴望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9月22号,古杰拉尔和克林顿在纽约联合国会员大会会议上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交流。古杰拉尔后来用印度一句谚语形容了这次交流——印度人有第三只眼。古杰拉尔说:“我告诉克林顿我的第三只眼告诉我安理会的门似乎只对那些经济强国或有核武器的国家敞开。而印度现在很难成为经济强国。” 古杰拉尔想通过向阿卜杜勒.卡拉姆颁发印度地方政府最高荣誉巴域维那奖章来表明发展核武器的决心。这个奖项最后一次颁发还是在1952年。当时它颁发给了已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曼。1997年11月3号,古杰拉尔向总统纳拉亚南提出了这个建议,并立刻获得了认可。1998年3月1号,卡拉姆被正式授予巴域维那奖章。这个荣誉也很少授予像卡拉姆这样的穆斯林。由此可以看出印度已经将核计划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印度政府持续着不稳定状态。国大党开始试图统治联盟,对统一战线联盟应该如何运转提出了先期要求。战线联盟一致认为如果国大党撤回了支持,那么古杰拉尔就应该辞职。11月8号,国大党撤回了支持,古杰拉尔辞职。组建新政府的过程一直持续到12月4号。总统纳拉亚南解散了下议院。这在印度不稳定的联盟中掀起了一次激烈的运动。他还要求古杰拉尔继续担任总理,直到第二年3月15号新的议会形成为止。

1998年试验后阿卜杜勒.卡拉姆和拉贾杰帕拉.切达姆巴拉姆
1998年试验后阿卜杜勒.卡拉姆和拉贾杰帕拉.切达姆巴拉姆
(责任编辑:关福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普雷 | 布托 | 甘地 | 辛格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